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科技回归都市”已成为一种显著趋势。北外滩新一轮开发的这五年,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产业积淀和前瞻的战略布局,正迅速崛起为都市科技创新的新高地,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创新策源的强劲引擎。
科技回归都市
北外滩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与外滩、陆家嘴共同构成上海“黄金三角”,是中心城区唯一可成片规划开发的战略空间。2020年《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后,虹口区制定了“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将北外滩定位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和上海“中心辐射”新引擎。
与传统科技园区不同,北外滩的科技创新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都市特色——它不是简单的“科技+都市”物理叠加,而是通过产城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与城市功能相互赋能的新模式。这里既有航运、金融两大支柱产业的深厚基础,又有数字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蓬勃活力。4700余家航运企业、2100余家金融企业在此集聚,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这种“航运+金融”的双轮驱动,为科技回归都市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支撑。
提升“创新浓度”
“区域创新浓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关键指标。北外滩通过科创总部集聚、特色产业聚焦、路演机制创新等策略,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实现了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和高效配置。
科创总部集聚,打造创新高地。近年来,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纳鸿微球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纷纷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北外滩。虹口区通过“总部经济”战略,重点吸引“总部型”“平台型”“服务型”企业,形成以总部为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梯队。
科创路演机制,助力小微科技企业“被看见”。“上海北外滩科创路演中心”在雷士德工学院揭牌成立,每季度分主题推出小微科创企业路演活动,邀请金融机构负责人现场把脉。首场路演聚焦元宇宙新赛道,参与企业上海肆拾贰宇数字科技通过展示新技术优势,成功吸引了多家资本关注,最终决定将办公室落在北外滩。这种常态化的路演机制,不仅帮助优秀项目获得融资,更构建了技术、资本、市场之间的高效对接渠道。上海北外滩科创路演中心已成为虹口科创路演的“核爆点”。
全链条加速
北外滩的创新优势不仅在于集聚,更在于转化。依托周边高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和科研院所资源,北外滩构建了产学研医协同的创新网络,使科技成果能够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实现市场价值。
聚焦“国际化、特色化、数字化、绿色化”,北外滩通过搭建D.Transformer孵化器、上海金融科技园区、浦江国际金融广场楼宇等多种类型科创载体,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内容、车联网、集成电路设计等赛道领域,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从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此外,北外滩积极建设“数字元城”平台,打造金融科技国际创新中心和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在22公顷的无车区内,通过智慧物流和无人化设施研究,实现了将机动车引到地下、地面让给行人的创新设计。这种数字化基础设施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更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产业引领
北外滩的科技回归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体现在对城市经济结构和功能升级的带动作用上。
航运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北外滩正推动传统航运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远海运全程供应链、集装箱集采以及智慧修箱等核心平台,上港集团长三角多式联运等业务版块相继落地。国际航运仲裁院、上海国际仲裁学院等高端航运组织和功能平台的入驻,进一步提升了北外滩在全球航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金融科技助力全球资产管理。五年来,北外滩加快打造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吸引了加拿大宏利等全球知名金融集团在北外滩设立中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美国信安、法国东方汇理、新加坡凯德等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入驻北外滩,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随着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上海金融科技园区功能日益完善,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等功能性机构相继落户,北外滩金融正坚定地朝着“国际化、特色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北外滩的实践表明,科技回归都市不仅是空间上的集聚,更是创新生态的重构。未来,随着480米“浦西新地标”上海北外滩中心等标志性项目的建成,北外滩将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上海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支点。
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政策专家林建永所言:“北外滩开发,代表着城市经济再出发,尤其是核心城区经济的再出发。” 在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下,北外滩正以创新为引擎,驱动虹口迈向更具活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