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波(1882-1927)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领导人之一。他于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因叛徒出卖遇害,终年45岁。
1926年秋,王荷波接受党的委派,先后多次回到福州,指导福建党的工作,策应北伐军入闽。直至1927年3月,白色恐怖弥漫福州,王荷波刮去长胡,化装瞒过敌人,重回上海。
北伐期间,作为上海总工会的负责人之一,王荷波参与组织领导了著名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曾在上海海军军中地下党支部主要领导人郭寿生支持下,争取北洋海军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这一时期王荷波主要负责南市区的工作,其间利用福建同乡关系,通过“新海军社”这一士兵群众组织,在海军中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争取海军支持起义,并为上海工人提供大批武器,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1927年2月,在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中,王荷波成功策动当时北洋海军驻上海部队的两艘军舰“建威”号和“建康”号炮轰兵工厂,作为武装起义信号。
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这时,王荷波刚从福州赶到上海,就在周恩来、罗亦农等的统一领导下投入战斗。他始终亲临第一线,奋不顾身地指挥工人武装队伍作战,最终赢得了胜利。24日,王荷波在南市市民大会上发表讲话,热烈庆祝这一胜利。为防备帝国主义军舰的武装干涉和北洋军阀渤海舰队的南下袭击,王荷波随即奉命前往吴淞,帮助已经站到革命方面来的驻沪海军加强吴淞口的防务,以保障上海的安全。
1927年“四·一二”事变当天凌晨,在枪炮声中,王荷波急忙从“新海军社”奔赴上海总工会,途中在虹口区天潼路附近被国民党士兵扣住,几经周折方才脱险。他第一时间来到设在“三山会馆”的南市区工人纠察队总部,领导工人开展斗争。第二天,上海总工会在闸北召开工人群众大会,号召总同盟罢工,示威游行。几万工人奋勇夺回了上海总工会会址,并向司令部请愿,但遭到反动军队的无情镇压,上海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4月22日,根据中央指示,王荷波扮成鱼行商人,与罗亦农、李立三等离开上海同船前往汉口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王荷波因叛徒出卖入狱,狱中留下遗嘱
王荷波政治坚定,工作能力出色。沈雁冰(茅盾)评价他:“王荷波同志身材高大,说话有煽动力。那时,中央局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王荷波五人组成,王荷波是唯一的工人党员,可见他的德才是很出众的。”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期间,王荷波和周恩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由于王荷波比周恩来大十几岁,又长着大胡子,周恩来尊敬地称他为“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