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虹口专展区,虹口辖区多家重点绿色低碳企业及其技术、项目等获业内关注。都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小虹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蓝晶微生物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进行分子和材料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蓝晶™PHA是蓝晶微生物的首条产品管线。PHA是天然微生物合成的一种新材料,拥有不亚于传统石化塑料的性能。
PHA是唯一可以在土壤、淡水、海水环境中自发降解的生物塑料,且通过了欧盟、美国和日本海洋降解认证,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终极方案。而对于PHA生产,蓝晶微生物独立研发了生产技术——「生物混动」Biohybrid™,将不断推进该技术的升级,实现少量的生物质驱动大量温室气体固定的目标。
2024年4月30日,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揭牌,蓝晶微生物顺利入驻,开展研发办公,由北科创集团与蓝晶微生物携手共建的天工开物创新孵化中心也于同一天揭牌。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三峡上海院” ) 创建于 1954年,2014年加入中国三峡集团,从规划设计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专注于为工程项目提供规划、勘测、设计、技术咨询、监(检)测、监理、总承包、数字化等全过程咨询与服务的大型甲级综合设计院。
由三峡上海院负责总体研发和勘测设计的“三峡引领号”,作为我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是目前国际上机位水深最浅、抗台风等级最高、设计难度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采用半潜式平台基础结构,搭载5.5MW抗台风型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于2021年底实现成套装备的并网发电,使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成熟度直接从4级跨越到7级。
中太海碳 ( 上海 )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尾气脱硫脱碳净化系统及CO₂液化技术在海洋和陆地应用的前沿创新。为满足船舶尾气的环保需求,公司自主研发了SEC系列高效低能耗碳捕集系统,这是中国首个获得劳氏船级社(LR)、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日本船级社(NK)原则批准(AIP)认证的船用碳捕集系统,体现了定制化、集成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显著降低船舶尾气中SO₂和CO₂排放浓度。
公司于2023年10月与维多利亚轮船签署全球首套散货船用碳捕集系统订单,并于2024年1月9日成功交付。此次交付对于全球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谈订单超亿元,涵盖船用和陆地碳捕集项目。
山铁绿能科技 ( 上海 ) 有限公司是山东铁投集团子公司,依托山东铁路发展基金的资源优势,旨在打造“千亿资产、百亿收入、省内头部、国内领先”的综合绿色投资服务运营商。
山铁绿能与国家电投旗下上海启源芯动力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换电重卡领域电池资产管理专业公司——山铁绿能芯动力。项目首期运营资产规模5亿元,运营期内可节约柴油4亿升,相当于40万吨标煤。交通运输部发文明确指出开展新能源车辆电池租赁银行模式的推广应用,同时将上海启源芯动力作为试点实施单位。
这些先进技术还只是虹口绿地低碳赛道的冰山一角,虹口区目前已集聚600余家绿色低碳机构和企业。
虹口对绿色低碳产业布局已久,重磅功能机构、企业纷纷落户。2008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虹口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环境能源类交易平台。
近年来,虹口不断实现传统赛道的“绿色化”发展。
依托航运、金融等传统产业优势,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外滩正式鸣锣开市,助力北外滩打造成国内第一个碳金融中心。今年1月,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北外滩绿色航运发展迈入崭新阶段。
目前,虹口北外滩正在积极推进“双碳”示范区建设,作为金色资管、蓝色航运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域,北外滩的“绿色双翼”将持续发力。
同时,虹口特别是北外滩在“硬件”方面也很“绿色”。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个同步取得三项高等级绿色权威机构认证的建设项目,即中国绿色建筑认证和美国LEED、英国BREEAM绿色认证,同时获得这几项认证的还有北外滩来福士等地标。
此外,在北外滩的辐射地带,瑞虹企业天地已获WELL金级认证、LEED金级认证等,为企业和提供生态环保、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
基于在软件、硬件等层面
打下的良好基础
虹口将在“绿色低碳”赛道上
持续“跨越式”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