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朴初先生,人们大都知道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佛教界领袖、诗词大家、书法家,但是鲜有人知道他充满传奇和奉献的人生中,曾有过一年国文教师的经历。
▲赵朴初
1941年,赵朴初的朋友吴耀宗介绍他去私立麦伦中学教书。麦伦中学旧址位于虹口区,前身是一所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20世纪20年代,中国收回教育权后,更名为私立麦伦中学。1931年,爱国教育家沈体兰担任校长后,提出“科学、民主、进步”的办学思想,废除宗教课,开设时事形势课,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麦伦中学成为上海滩有名的进步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学运先锋”。
沈体兰是赵朴初东吴大学的校友,曾一起结社“星二聚餐会”,关心国事,又一起从事难民、流浪儿童等福利工作,因此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沈校长立即安排赵朴初教高二年级的国文课,赵朴初先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深厚国学根底至今仍为受教学生津津乐道。
朴老给高中生讲国文,旁征博引又风趣幽默。当时正值敌伪占领上海租界前夕,他往往用《史记》中的故事和人物,借古讽今,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激励青年团结抗战的斗争精神。但后来他发现《史记》文字严谨简约,是春秋之笔,难为现代所用。所以,他转而介绍一些清代中叶生动有趣的笔记文学,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等。
赵朴初给学生讲《阅微草堂笔记》,先口述一段故事,深入浅出,再让学生在黑板上用简洁文字写出来,并和原文对照。通常他让一位学生写,另一位学生改,或请其他同学一改再改。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与学生充分互动,极大地引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一时,赵朴初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每逢赵朴初要来上国文课,学生们总是翘首以待。当赵朴初满面春风地步入课堂,笑容满面地和同学们点头招呼,以一口略带安庆方言的普通话,慢条斯理地谈古论今的时候,或在他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秀丽的粉笔字时,学生的眼睛一眨不眨,课堂上静悄悄的,没有一点杂音。
校长沈体兰非常赞赏赵朴初的国文课堂教学。正当校方欣慰找到了一位好老师的时候,教了一学年国文课的赵朴初却要辞职了。辞去国文教师后,赵朴初便集中精力抓净业孤儿院及繁重的抗日救亡工作。
赵朴初在麦伦中学工作的时间虽不长,但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离开学校后,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中,他总是不忘关心麦伦中学的发展,支持校友会的工作。他曾说:“我因为同沈体兰先生在一起搞抗日救亡工作,而体兰先生为麦伦花了很多心血,又掩护、帮助了许多进步的文化人士,我常想念他。”赵朴初曾先后五次为继光(麦伦)中学题词,充分体现了他与麦伦及沈体兰校长的深情厚谊。
▲1998年,继光(麦伦)中学迎来百年校庆,赵朴初题写“继承先贤志业,光大五爱精神”十二字藏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