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意味着我们要深入社区,而‘访’,则是走进居民家中,与他们坐下来,倾心交谈,这才是‘走’与‘访’的真谛。”在“工课一小时”社工论坛上,欧阳路街道邮电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喻菊萍,这位社区一线的深耕者,为辖区的青年社工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授课。
社区工作者,这一岗位紧密贴近群众生活。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欧阳路街道今年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社工站,精心打造了“工课一小时”社工论坛,旨在促进社工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头脑风暴,实现经验、资源、实力的共享,共同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工课一小时”不仅是时间的限定,更是一个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通过一个小时的深入研讨、主题的细致剖析,以及课堂笔记的总结分享,社工们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在这里,社工们共同讨论工作中的难题,整理出实用的课堂笔记和工具包,将解决问题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讲座现场,喻菊萍从带着问题“走”、在“走”中发现问题、以及与群众交流的“问”技巧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生动地阐述了如何在社区工作中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找到解决方法。
短短一小时的分享,让在场的青年社工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作为本期论坛的“课堂记录员”,来自建设居委的95后社工陈晨,从“why”(问题原因)、“what”(问题核心)、“how”(解决方法)三个维度,将论坛内容整理成精炼的课堂笔记,为更多社工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接下来,欧阳路街道将继续推进“工课一小时”社工赋能平台,鼓励社工们提出需求,街道将积极链接各方资源,策划更多论坛活动,最终由社工们自主学习形成“实用工具包”(即课堂笔记),分享给更多基层工作者,共同提升治理能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