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日前,在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政大讲堂,青年编剧、剧评人刘倩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端午”主题活动——《舞台上的二十四节气》,以戏曲舞台上出现的节气意向为切入点,让观众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戏曲与二十四节气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戏曲舞台上如何运用二十四节气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活动现场,刘倩分别对春夏秋冬四季进行简述,解析夏季每个节气的具体含义、象征意义和与自然现象的联系,并将夏季节气的文化内涵与戏曲相结合。通过戏曲舞台上常用的道具折扇、团扇等互动形式,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戏曲表演的规则和审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家知道吗?端午节可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名字最多的一个了,除了正式的大名端午节,它还有着‘重五节’‘五月节’‘沐兰节’‘天中节’‘龙舟节’‘孝女节’‘女儿节’‘诗人节’‘娃娃节’等别名。名字数量之多,是因为它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除了食用粽子外,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民俗,如划龙舟、荡秋千、喝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均在戏曲中有所表现。”讲座中除科普端午小知识外,刘倩还通过视频等形式与观众分享戏曲中的端午节。“没想到端午节在戏曲中这么多桥段,今天听了讲座收获不小,”观众王阿姨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联合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公益广告协调中心)、北外滩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通过曲艺讲演的方式展现端午节蕴含的节日文化内涵,围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开展系列活动。
接下来,虹口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和特色站作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全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围绕关爱未成年人、服务新就业群体、企业白领和市民群众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奋进力量等,将节日活动与城市生活结合起来,增强传统节日仪式感,增加市民文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