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签订学前教育产教研协同创新项目协议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产教研协同创新中心”在虹口揭牌 日前,“科学教育引领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第二届长三角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年会,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召开。 此次活动由虹口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上海市托幼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协兼职副主席、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虹口区副区长陈筱洁,虹口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学院院长颜清出席活动。 年会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者等近400人参加,共同探讨、推动幼儿科学教育(包括STEAM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期深化长三角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协同创新,助力教育强国事业再上新台阶。 会议就长三角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告,介绍了联盟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工作计划。历经两年,长三角学前教育发展联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课程的共建共享日益加强,高校与区域学前教育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入。未来还将进一步促进高校与行业协会以及区域学前教育合作,并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教育科研交流平台。 现场,虹口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签订学前教育产教研协同创新项目协议,并举行了“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产教研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落户虹口区,不仅标志着高校与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实践领域的协同创新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也是联盟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以《万物皆可研究》为题,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倡导“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教育创新的重点实验室,每一位教师成为科学教育的梦想魔法师”。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上海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高湘萍作了题为《学前儿童STEAM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计算思维教育为例》的精彩报告,向与会者展示上海幼儿园STEAM教育的现状以及儿童编程教学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设本土学前STEAM教育体系的建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陈欣银通过报告《早期环境与儿童的社会情绪功能》,特别强调了儿童的“害羞-抑制”情绪容易造成未来的心理问题,他通过基础研究对实践工作者在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指导,呼吁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而努力。 年会还设置了6个分论坛,与会者分别围绕“早期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情绪发展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婴幼儿身心健康相关高校课程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各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们汇聚一堂,就不同主题进行了案例分享及心得交流,整个论坛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 本届年会为期2天,5月31日上午,与会者还走入虹口区实验幼儿园和虹口区西街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的分会场,实地感受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直观了解和体验长三角地区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 多年来,虹口着力打造区域内高水平教育发展环境。虹口区教育局表示,将继续用心呵护“最柔软的群体”,建立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