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吹泡泡的孩子,在玩耍时发现吹出的泡泡时大时小,而且每个泡泡保持的时间也不同,思考着要让泡泡更持久,于是开始探究如何让泡泡水增加黏性。 觉得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有点烦”的孩子,思考着有没有更简单的洁牙方法,于是开始探究不同清洁方式对口腔的影响。 来自虹口各个学校获得微课题一、二等奖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了自己的微课题研究成果。“口腔卫生微研究”“泡泡水含糖量如何影响泡泡的保持时间”“上海市两园夏日蝴蝶多样性调查对比研究”“独居老人室内跌倒报警装置”……课题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生物、医疗卫生、计算机机器人、身边科学、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虹口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扎实的探究能力。 虹口区外国语第二小学的陆浩然、尤宸铭、庄雨泽三位同学组成探究小队,通过使用牙刷刷牙、使用普通水漱口、使用牙线等不同方式进行实验,研究不同的清洁方式会带来怎样的口腔环境。 陆浩然、尤宸铭、庄雨泽现场展示微课题(图片:刘文) 提及整个探究过程,庄雨泽说:“有时候我们三个人集体行动,比如一起请教老师,一起讨论实验设计。有时候我们又分头行动,比如我负责把讨论整理成文字,另外两位队员负责材料准备。我想很多科学家也是这样团队协作的吧!” 而对于开启这样一个微课题的初衷,陆浩然和尤宸铭不约而同地说:“大人告诉我们早晚都要刷牙,这是保护牙齿。可是有时候会忍不住觉得刷牙好烦啊!我们就想有没有其他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呢?现在实验下来发现,刷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牙菌斑,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好好刷牙。” 微课题探究中和同学讨论(图片:虹口区外国语第二小学) 就读于红旗小学的艾宇轩对蝴蝶情有独钟。于是,他利用周末和暑假里对上海的蝴蝶展开“追踪”,并完成了《上海市两园夏日蝴蝶多样性调查对比研究》的微课题。当天他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分享。 艾宇轩现场展示中(图片:刘文) 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孩子,艾爸爸感慨道:“据我所知,虹口的小学探究之星学生微课题已经办了很多届,很感谢虹口教育给孩子这样一个平台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平时孩子在学校里也会接触到很丰富的科学教育课程,我想这都是在为他的探究精神打下基础。” 现场颁奖(图片:刘文) 现场为获得第七届“虹外二杯”探究之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学生进行了颁奖。 近年来,通过开展“探究之星”大赛,学生围绕科学探究、社会调查、创意设计、传统文化等领域,结合兴趣自主确立主题、制定计划。虹口区教育学院小学拓展探究教研员王惠莉介绍,在微课题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改变以往引导者的身份,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配合学生共同完成探究小课题研究。“希望探究之星学生微课题这个活动可以丰富研拓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