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4日夜9时,解放军向上海市区发起总攻,至25日晨8时,苏州河以南地区已全部获得解放,部队开始向苏州河北岸守敌发起攻击。5月26日,国民党军北兵团司令兼51军军长刘昌义在政策感召下率部起义,然防守苏州河北岸东段沿线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青年军37军却丝毫没有撤军迹象,他们占据河畔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邮政总局大楼、四行仓库等高大建筑物负隅顽抗,居高临下组成一片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了苏州河整个河面及沿线的外白渡桥、四川路桥、天妃宫桥、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等桥梁,每座桥正面拉有铁丝网作障碍,桥头还筑有地堡,配有坦克流动巡守。从高楼大厦窗口不时喷出的火舌,对苏州河南岸市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1949年5月27日《申报》(图片由作者提供)
自解放苏州河以北地区战斗打响后,进攻部队在苏州河沿线全线受阻。为了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部队不准携带重武器进入市区,更不准打炮或使用炸药包,但仅用轻武器又压不住敌军的火力,会增加我军的伤亡。有一个连队的战士在冲上外白渡桥时,遭到架设在百老汇大厦上的机枪扫射,伤亡很大。27军军部前沿指挥所值班参谋不停接听各师打来的电话,并写下战况汇报纪录:
“五月二十五日九时……苏州河北岸守敌凭借四行仓库之高大建筑以火力严密封锁路口及桥面,我部难以接近新垃圾桥……”
“盘踞邮政总局之敌居高临下封锁路面,我部几次攻击四川路桥均告失利……”
眼见战士伤亡越来越大,各师电话纷至沓来,要求解除不准使用火炮的禁令,有的部队已把榴弹炮营从郊区拉到外白渡桥堍,几十门火炮齐刷刷对准了百老汇大厦……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召开军党委紧急会议统一思想,他强调:“炮口可以瞄准,弹片却不长眼睛,只要一炮在苏州河北岸炸开,必然会引出上百炮上千炮,整个北上海的建筑群很可能顷刻间夷为平地,无数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可避免地要化为灰烬……”会议当即作出两项决策:解放军一面向北岸佯攻以制人,一面迁回到敌人侧背,从已投诚的51军防地强行渡过苏州河,再由西向东抄敌后路。同时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继续设法展开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军,争取和胁迫他们放下武器,确保城市完好。
5月26日下午,早已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的代市长赵祖康,在军管会军事联络员刘光辉的参谋下,在市府大厦给留守在邮政大楼里的邮政总局分局长王裕光打电话,叫他就近对邮政大楼里的国民党驻军做工作,劝他们停战缴械。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守楼敌军停战缴械。衬着苏州河上空阴霾密布的铅灰色的天幕,邮政大楼竖起降幡——一面绑在竹竿上的白被单。随后河滨大楼、百老汇大厦也相继劝降成功,先后从窗口伸出白旗。
▲解放军向四川路桥北侧邮政总局里的残敌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