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爆棚”!这条City walk路线为何火了?
在刚刚落幕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推出的“风雨同舟·共享未来”人文行走活动让不少游客意犹未尽。记者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获悉,纪念馆计划今后不定期举办人文行走活动,满足参观者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需求。工作人员介绍,首场人文行走一推出就受到了游客热捧,名额一抢而空。当天虽然气温炎热,但是40多位游客还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舟山路、霍山路一带“荡”起了马路,边走边听这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关的故事。他们依次游览白马咖啡馆、布卢门撒尔旧址、百老汇大戏院、霍山公园等地……这条人文行走线路涵盖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虹口避难期间的生活住所以及社交场地,让游客通过徒步寻访的方式,看老房子、听老故事,实地感受当年的“小维也纳”风情和二战时期“虹口故事”背后的人性光辉。“现在大家看到的舟山路59号是美国前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家的亭子间非常狭小,一家人采用‘对角’的方式才能平躺睡下。”讲解员曹佳怡站在布卢门撒尔旧居的铭牌前,为游客们讲解这处老房子背后的故事。霍山路及舟山路一带是二战时犹太难民的集中居住区,那时候这里是充满异国情调的商业中心,有“小维也纳”之称。1939年,13岁的布卢门撒尔跟随父母逃离德国,来到上海避难后,就曾居住在这。尽管生活很艰难,但布卢门撒尔仍非常努力,一边送货,一边读书。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去了美国,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在他成为卡特政府的官员后,曾8次回到上海。2015年在参观纪念馆时,他说,上海其实是他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如今,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里,有一处展陈复原了布卢门撒尔的旧居,并通过他的口述回忆了这段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从纪念馆内走到纪念馆外,看完展品,再去历史发生地实地走走,让不少游客对“犹太难民避难上海”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少游客都表示,以前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是听了讲解员的解说,很感动。“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纪念馆!独特!有情怀!为上海曾经的善举点赞!为身为上海人而自豪!”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通过举行海外巡展等方式向世界讲述二战时期犹太人避难上海的故事,并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相关史料,通过一件件历史物证讲好故事。馆长陈俭表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展馆,也是回顾这段历史的必访之处,我们希望把这些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讲给中国人听,也要讲给外国人听。人文行走是讲好故事的一种全新方式,让参与者可以走近历史建筑,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