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福庆,字克卿(1882-1970),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和爱国人士。他是上海医科大学(时称国立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和上海第一结核病院前身——澄衷肺病疗养院的创始人。
▲颜福庆
颜福庆的长孙颜志渊是孙辈中与颜福庆一起生活最久的,也是《颜福庆传》一书的作者之一。笔者于2014年4月2日与9月28日两次拜访颜志渊,听他回忆其祖父的轶事。
颜志渊说,祖父出生在江湾,许多生活习惯及乡音都没大的改变。由于祖母的坟墓在大场,每年清明,他随祖父扫墓之后,就要去江湾,有几次是坐三轮车去的。祖父那时已七十多岁了,在江湾镇邂逅一些年纪比祖父还大的人,叫他“福庆弟”。这是江湾镇的习俗之一。
▲逸仙路旧景,摄于1980年代
关于颜福庆的具体出生地,颜志渊清楚地记得,祖父曾带他去在河边的一个教堂,记忆犹新的是沿河还有几棵杨柳树。根据他的描述,应该是在河滩西路79弄。江湾镇人称这个地方为“耶稣堂”,正宗叫法应该是“圣保罗堂”。
教堂旁的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填没的“袁长河”。这条河绵延千年以上,是江湾镇母亲河市河的东段,西起自与走马塘、沙泾港交界的春生桥(也叫香花桥)。
笔者在1958年曾为万东居委会(那时叫第五选区)在耶稣堂扫盲班代过课,具体地点就在进大门左手的一间平房里,大概是教友们集体会友的客厅,面积也不小,比一间教室都大。耶稣堂所在地,一直是教会的资产,颜福庆的舅父吴虹玉是一所教会办的慈善机构“仁德所”的创办人。十九世纪起,吴家自吴虹玉起几代人都曾居住于此。又据住在“仁德所”附近的老人们回忆,仁德所里收容的孤寡老人就是到河滩西路的耶稣堂里做礼拜的。因为仁德所就在淞沪铁路边上,往南步行一百米左右,就可到离淞沪铁路仅30米左右的耶稣堂。颜福庆的父亲颜如松当年担任牧师的圣保罗堂在西边万安路603号,两者相距三百米左右。圣保罗堂在“一·二八”中被炸毁后,教友们都到重建于河滩西路79弄内的教堂进行宗教活动。所以,颜福庆的出生地应该就在河滩西路79弄内。
▲万安路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