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五月,生机盎然。随着欧阳路街道“一号听”机制的深入实施,居民的诉求和心声能及时被听见,烦恼和困扰能得到有效解决,社区治理不断完善,社区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一号听’老好额!”曾扮演“周恩来”特型演员的张爷爷,用上海话道出了他对这个机制的由衷赞赏。他居住在德阳花苑,每月都会积极参与居委会的“一号听”活动。张爷爷感慨地说:“以前反映问题,总是担心得不到回应,或者回复得慢、效果差。但现在有了‘一号听’,我们的诉求真正得到了重视和解决,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一号听”机制自实施以来,欧阳路街道就将其视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致力于将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放在首位。这一机制经历了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升级,不断优化和完善,成为了为民解忧的“金字招牌”。它不仅传递了社区治理的“欧阳声音”,更展现了为民服务的“欧阳智慧”。
欧阳路街道,这个典型的中心城区高密度居住型社区,面临着诸多挑战。民生需求广泛、治理难点集中等问题使得社区治理工作显得尤为复杂。然而,欧阳路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群众幸福感为标准,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诉求,2022年底,街道领导团队深入调研了18个居民区,与居委、群众代表和园区楼宇负责人座谈交流。他们发现,尽管服务投入不少,但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却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街道决定建立“一号听”工作平台,每月首个工作日由街居两级党组织负责人深入居民区听取意见,月底反馈处理情况并接受监督。
“一号听”寓意深刻:第一时间响应、第一责任人负责、第一等重视。这一高标准严要求,激励着街居干部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他们积极倾听居民的声音,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诉求,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无论是居住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一号听”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一号听”活动中,家住幸福村后村的马师傅反映了一个实际问题:蒋家桥和幸福后村隔着一道旋转门,旋转门空间狭小,婴儿车和轮椅难以通行,成为了隔绝两个小区情感交流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一号听”迅速行动,承诺建设“连心门”,旨在促进两小区融合。在“一号听”的指导下,蒋家桥居民区党总支协调各方资源,创新地将党支部变为“解忧杂货部”,党员骨干积极参与民生实事办理。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马师傅反映的问题,还提升了整个社区的治理水平。
随着“一号听”的推广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开始参与其中。街道不仅为企业对接资源、提供便利条件,还整合商铺信息助力企业拓展业务。同时,“一号听”还积极发动“两代表一委员”“三所联动”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上海富安娜家居的谭经理表示:“街道的支持让我们在业务渠道拓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计划在太阳宫开设新店,为更多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自去年4月实施以来,“一号听”已收集并成功解决了315个居民诉求,解决率高达94.31%。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一号听”机制的高效和实用,更彰显了欧阳路街道在为民服务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一号听”机制的效果和影响力,欧阳路街道党工委在运行一周年之际全面审视并推出了2.0版本。在总结过去一年经验的基础上,“一号听”2.0更加注重倾听所有声音,精准把握社区治理的短板和痛点。同时,针对老旧小区问题共性,“一号听”2.0优化了处理流程,将同类问题打包处理,提升职能科室的处理效率。此外,还加大了“以案释法”的宣传力度,强化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为了提高监督效果,“一号听”2.0将销号办结权交给居民区,并增加了督查督办和月度双公示环节,发动群众监督。这一举措确保了工作成果经得起居民检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扩大听的范围,强化办的力度,坚持严的基调,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一号听”不仅是一个工作机制,更是一种为民服务的理念和态度。它让百姓的声音被听见、被重视、被解决。在这个机制的推动下,欧阳路街道正朝着“友好欧阳,幸福家园”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