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家中两人接连脑梗!
这是巧合吗?
浙江杭州71岁的黄阿姨,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3月14日早上,她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不太灵活,讲话口齿不清。
儿子发现后立即拨打了120,将她送到家附近的医院急诊。
医生初步判断黄阿姨的症状可能是脑卒中,检查发现她的颅内基底动脉已经完全堵塞,考虑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情况十分危急。
医院紧急启动手术救治流程,术后黄阿姨血管完全再通。
第二天早上医生查房时,黄阿姨已经口齿清楚,手脚也有力气了。
结果,一家人惊魂未定,风波又来。
3月19日,黄阿姨老伴也出现一侧手脚发麻的症状。
有了前车之鉴,他立刻就医检查,结果发现颅内基底动脉穿支的血管发生闭塞,引发脑干梗塞。
好在就诊及时,经溶栓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改善。
对于黄阿姨家出现的这个“怪事”。
医生们也十分好奇,直到询问黄阿姨儿子后才知道原因。
原来,黄阿姨和老伴平时饮食口味比较重,几十年来饭桌上少不了腌制海产品,尤其喜欢吃咸呛蟹、霉豆腐。
就在住院期间,黄阿姨还嫌医院里饭菜寡淡,让儿子从家里带点咸菜来……
对于黄阿姨的这种饮食习惯。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钟长扬主任医师强调,高盐饮食是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
想要预防脑梗,建议日常饮食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化,少油、少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腌制加工类制品。
脑梗的致残率高达75%,病死率超过20%,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医生提醒,头晕患者千万不能忽视,往往是卒中发生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生卒中救治必须争分夺秒。
脑梗死需在发病4.5小时内及时进行溶栓或在发病6-8小时内取栓治疗。
因此,早期识别脑梗非常重要!
对于发生卒中后如何及早识别,国际上有一个“FAST”标准,只需看身体的三处,即可判断——
一看面部(Face):发现面部不对称。
二看手臂(Arm):单侧手臂无法上举或上举无力。
三看语言(Speech):言语含糊、口齿不清。
如果突然出现上述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了急性卒中,此时最重要的是时间(Time),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饮食,以及高压力的工作会引发应激、神经兴奋和脂质代谢紊乱,增加脑血管问题的发生概率。
烟草中的尼古丁直接损害血管壁,促使血栓形成,增加脑梗的风险。
饮酒会增加脑梗的风险,因为它影响血液黏稠度和凝固功能,损害血管健康,导致血压升高,并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脑梗发生的可能性。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增加胆固醇水平,导致血管变窄,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常饮可乐、奶茶等含糖饮料会增加热量摄入,使多余的糖分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