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的租界地域不断扩大,人口大量增长,犯罪率上升,巡捕房牢房人满为患,虹口捕房中原定关押12名犯人的6间双人牢房经常关押80至90名犯人,有罪与候审、重罪与轻罪、屡犯与初犯的人混押在一起的情况司空见惯。狱中斗殴、敲诈勒索、凶犯骚乱屡见不鲜,监舍卫生条件很差,犯人极少放风。脚气病在犯人中间流行,各捕房和警务处年年敦促工部局予以解决。
▲虹口巡捕房旧照
几经商议,工部局决定租用英国领事监狱。由于价格问题,与英国政府讨价还价,最后于1899年初,租借了英国监狱,即厦门路监狱的北翼部分,并用围墙与其他的部分隔开。
1899年3月28日,第一批犯人被押入大楼。每个牢房关押3人,为安全起见,每天晚上犯人都被调到不同的牢房,因此没有3个犯人能连续两夜被关押在一起。9月,监狱内脚气病流行,25个犯人病倒,其中8人死亡。几乎所有得病的人都被送到隔离医院治疗,在医务室的建议下,经治安委员会批准,将每间牢房关押犯人数由3人改为2人。1899年11月13日以后,无新增病例。
犯人要从事制席、木工、砸石、裁缝劳作,还有一群人负责清洁清扫大楼。夏天的时候,犯人每周洗两次冷水澡,特别热的时候每周三次;冬天的时候,每周洗一次热水澡。劳动时间为夏天上午7点半到中午,下午1点到5点。冬天为上午7点45分到中午,下午1点到4点45分。犯人每天吃两餐。
1895年11月,工部局警务总监唐纳·麦肯齐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设立新监狱的方案,并拿出了一幅草图。1901年,董事会认为建造监狱以解决犯人关押的问题势在必行。于是选择购买了虹口华德路今长阳路一带的土地,1901年年底签订界墙合同,并派工建造。
1903年5月,华德路监狱第一幢监楼启用。当时规定公共租界捕房在押的刑事犯,凡是会审公廨判决的犯人,刑期在5个月以上的一概送西牢,即华德路监狱禁锢,5个月以下的仍然归捕房关押;后来由于捕房收押的犯人众多,就要求判押3个月者也送西牢。1916年,警务处各捕房停止收押已决犯,已决犯全部关押于提篮桥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