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虹口区选派的第十二批援滇、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于去年7月踏上征途,在援外的这段时间里,数十位同志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对口支援全过程,融汇在援外事业追求中,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倾听人民呼声,鲜红的党旗始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高高飘扬。 对口支援期间,虹口的援外团队打出一套组合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面助力云南省文山州、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的高质量发展。区委组织部、区合作交流办特推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丨优秀援外干部人才”系列专访,感召广大干部人才持续投身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任务中去。 2022年7月,作为中组部第一批“组团式”教育帮扶人才,虹口区4所学校的7位教师奔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和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开展支教工作。 南湖职校周巧玲、励晖和汪琦3位教师怀揣一片丹心,组成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虹口帮扶团队,将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西南边陲,全面推动马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由澄衷高级中学徐雪君、虹口高级中学张庆学和赵蓉梅、华师大一附中焦文佳4位教师组成马关一中帮扶团队,团队牢记“帮助国家乡村重点帮扶县办好一所高中”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勠力同心推进一中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高考,马关一中一本上线人数从57上升到98人,本科率从53%上升到72.08%,各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周巧玲
南湖职校党总支书记
现任文山州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在马关民族职高担任校长期间,我充分感受到马关大山里孩子们的淳朴和艰辛,深受教育和感染,更坚定了参加“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的信念,充分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感到无上荣光!
我将继续带领团队立足当地,围绕“四个明显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用爱的教育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那盏明灯,把助力马关学子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追梦圆梦作为使命,将自己的小生命融入到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中去,用“组团式”帮扶的硕果赋能马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我辞别家人,带着梦想和豪情来到祖国边陲的马关民族职高。我承担着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技能竞赛、教师培养、学生资助、控辍保学、职业规划、升学就业、心理健康等工作,兼任22级1班班主任。虽然忙碌,但无比充实。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同学们给我写亲笔信,教师节送我棒棒糖,心中不舍,于是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我申请了延期服务。未来,除了教知识和技能,更要为孩子们树立希望和信心,培养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毅力、面对困难的勇气,为边疆学子播下梦想种子,点燃希望烛光。
在马关民族职高担任德育处主任期间,我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建言献策;开设讲座,分享班主任工作法,不遗余力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负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尽心尽力。
由于师资紧缺,我主动担任高考班、3+2中高职贯通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并带教青年教师。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倾囊相授;带教老师毫无保留,全力以赴。“莫问前程,但行好事”,为马关职业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是我援教期间唯一的追求。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虹口帮扶团队心中的使命和责任。集中力量帮助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办好一所高中,就是为马关播撒希望的种子,为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铺设通向未来的道路。
一次帮扶行,一生马中情。我们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支教工作,把马关一中办成当地百姓认可的优质高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谱写乡村振兴的马关新篇章。
教育帮扶,使命光荣。我勉励自己在各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沪滇交流使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我们上一节公开课吧”“请来指导一下备课活动”“说课比赛请来做评委”,唯有努力进取,夯实业务,才能不负众望。学生积极进取、求知若渴、文明礼貌、团结进取,让我心生爱意,我以努力工作,回应学生纯真的心灵。对边疆人民的崇高敬意,心中顿生家长责任,我愿用辛勤工作为培育边疆百姓的下一代尽微薄之力。
赵蓉梅
虹口高级中学教师
现任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教师
“虹马情深,合力见效”。帮扶的责任感、使命感一直贯穿在我日常工作的各个层面,从学校管理到教学改革。我在教务处的日常工作和英语教研组建设当中,由点及面,系统化、结构化地发挥着“传递先进理念,引领示范”的作用。在通力协作中,帮扶学校整体上已呈现出提升向好趋势。正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帮扶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实。
转眼18个月过去了,一中学子的真诚感动了我,与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充实而又收获满满,经历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地思索。在日常教学和课外研学中,我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实践,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向他们传达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这次教育帮扶让我切实感受到教育赋予我的责任与使命,驱使我竭尽全力成为点燃孩子们希望的一束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