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北外滩街道召开2023年社区代表会议。
一年来,北外滩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善作善成,安商稳商出新招,社区治理显成效,民生品质再提高,党建引领比赶超,推动北外滩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地和重要展示窗口。
搭建一个平台,成立北外滩楼宇联盟。探索“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楼宇招商租赁”的有机融合,实现由单兵发力的楼宇自治走向互利互惠的楼群共治。
组建一支队伍,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建立楼宇服务联络专员制度,提高服务楼宇“一口受理”、“专人服务”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由被动服务走向主动跨前解决楼宇企业诉求。
建立一套体系,启动“北外滩开店一件事”改革。《开店指南》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近1600人次,“开店一件事”团队已累计辅导和服务新开店铺约80家。
深化拓展全域网格化片区工作。“居委吹哨、片区报到”模式帮助居委从繁杂事务中解放,更好的问需于民、为民服务。
开创自治共治新空间。打造“一居一品”北外滩街道居民区自治项目,结合居民区实际,通过去办公化增加为民服务空间,实现办公资源由封闭自用变为开放共享,打造“河滨会客厅”“昆山·玛格邻聚会”“中虹小阁”和“临江微课堂”等项目,满足各类人群需求,成为共享空间。
打造法治服务新高地。依托解纷“一件事”平台、“三所联动”小程序,开展线上法律咨询、预约受理矛盾纠纷640件,启动“三所联动”238件,调解成功229件。
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完成精品示范居住区及标准化厢房建设,包括3个精品示范小区和3个标准化垃圾厢房改造,同时,与“爱回收”合作进行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智能柜的后续布点工作。
推进“两旧”改造工作。东余杭路(保定路-大连路)拓宽改建工程项目,居民签约率、搬迁率达到100%。
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虹口区北外滩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2023-2025)》行动蓝图和三年行动项目清单,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提高城市更新品质。配合区相关部门实施北苏州路滨河步行街设立、河滨大楼沿街商业整体打造、北横通道沿线环境提升等工程;完成长安、东卫两个小区开展“美丽家园”改造,修缮面积13049平方。持续开展违建治理,推进东大名居民区创建“零违建居村”,完成15处重点点位存量违建销项和2000平方存量违建拆除。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把准初心航向。通过红色资源学、一线体验学、集中研讨学,着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理论水平,切实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挖潜提质的本领和能力。
激活基层党组织“治理枢纽”,让治理架构更优。推出“无微不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品牌,全力打造“居民区党建微阵地项目”,在已有的“河滨会客厅”“昆山•玛格邻聚荟”“提篮苑”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鸿兴居民区“中虹小阁”和东大名居民区“临江微课堂”等党建微阵地。
扩大区域化“朋友圈”,深化联盟互促作用。通过搭建共建共享的党建平台,将北外滩现有的三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枢纽型联盟“北外滩区域化党建联盟”“北外滩楼宇联盟”“北外滩青年建功联盟”纳入到大党建格局。
高举思想之旗,理论宣教全覆盖。深化全域“大思政”格局,对“初心启航”路线进行优化升级。截至11月,共组织100余场“行走党课”,约2600人次的参观讲解。
2024年,北外滩街道将绘好“施工图”,落实“施工表”,当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施工队长”,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形成“虹吸效应”;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穿透痛点堵点;创造品质生活“新范式”,化“民意”为“民生”;打造市域党建“新高地”,强化归属认同。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压紧压实责任,迎难而上、只争朝夕,跑出北外滩开发建设“加速度”,全力以赴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要加强队伍建设,整合社区资源,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推进社区项目建设,提升市民服务热线满意率,创新社区服务新模式。要聚焦年度重点任务和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开展“四百”大走访,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挖潜提质的本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