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祥德社区,有这么一群老党员,他们戴着老花镜,手拿一份报纸,围坐在一起,读着报纸、讲着故事。这一读,就是整整三十年。
“章爷爷,您的《人民日报》来喽!”“谢谢了!”清晨之际,邮局投递员将报纸送到章老伯居住的楼栋信箱内。一取到报纸,章老伯便会回到家中,细细阅读起来。虽然章老伯已经77岁,但每天阅读报纸是他最享受的时刻,也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爱好。如今,身为祥德社区理论学习小组组长的他,还有着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而他们皆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原来,30年前,祥德社区里爱好读报的十几位老党员们自发成立了一个读报小组,由于领衔人是张荣祖,时间长了,小组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伯伯读报小组”。虽然30年里学员新旧更替,学习场所几经变迁,学习方法与时俱进,但不变的是老党员们坚持学习的初心。2005年,在领衔人张荣祖去世后,章老伯担任了小组组长。回忆起当年,章老伯说,当时报纸是比较稀缺的学习资源,党员们拿着裁剪下来的报纸,一块块犹如豆腐干大小,大家搬出小板凳聚在一起,轮流分享知识、共享学习资料、互相交流学习,一眨眼一上午就过去了,之后便期盼着下一次相聚。
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晃便是三十年。如今,“张伯伯读报小组”有了新名字——“祥德理论学习小组”,但研读报纸、分享心得的习惯还是没有变,而几位党员也将在报纸中学习到的经验做法用到了社区治理实处。章老伯告诉记者,读报不仅是学习过程,还要学以致用,把一些理论精髓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好方法,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困难。
陈先生是“张伯伯读报小组”的元老级成员,作为世博花园业委会主任,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运用理论知识和多年工作经验,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在了解到小区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后,他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规定,帮助物业一同制定出世博花园、馥敦坊机动车管理系统收费方案,有效缓解了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同时也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
“党建园地,家风传承,砥砺前行,回顾理论学习三十年。”在祥德社区居民王勇良的收藏品中,一幅画报意义非凡,这幅画报由王勇良及其父亲王文家共同书写。作为祥德理论学习小组的成员,王勇良的父亲王文家是一名拥有六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世时,他积极投身社区志愿工作,为社区建设出了不少力。
受到父亲的影响,王勇亮和妻子徐凤琴不仅一样加入了祥德理论学习小组,坚持参加小组的各种学习,作为祥德居民区中的党员家庭,几十年来,他们还在社区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王勇良说,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父亲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良好的家风就是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如今,王勇良、徐凤琴夫妻也当上了外公外婆,家风传承继续融入到子女小辈们的教育中,大家读书看报的方式也延伸到了浏览电子报纸、线上云阅读中,从油墨到读屏,王勇良、徐凤琴家飘荡的书香依旧。
“读报学习是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爱好,我们会继续享受、坚持这个过程,书写好祥德家园的美好故事。”祥德理论学习小组的成员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