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越是下降,就越忍不住想吃零食......趁长膘季节来临前,市健康促进中心给大家带来了一份零食挑选攻略,并邀请专家作科普,食物中的“红、黄、黑榜”,一起来看↓ 红榜零食 所谓“红榜零食”,是指比较健康的零食,主要是天然食物,可经常吃。 例如乳制品、水果、干果等。 黄榜零食 所谓“黄榜零食”,是指含有较多糖、盐、添加剂,解解馋即可,不建议经常吃。 例如蜜饯、肉干等。 黑榜零食 所谓“黑榜零食”,是指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应该尽量少吃。 例如薯片、果冻、碳酸饮料等。 常见零食分析 随着人们健康素养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是不健康零食,但有些零食的“风险”还不为人熟知,下面就挑选其中典型品类,为大家解惑。 蜜饯 以果蔬等为原料,用糖或蜂蜜及盐等腌制加工成的传统产品。 适量吃蜜饯可调节胃口,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但过量吃蜜饯会引起钠盐及糖类摄入超标的问题。 另外,一些蜜饯在加工过程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摄入过多将加重人体分解这类化学物质的负担。 肉干 用新鲜的猪、牛、羊或鱼类等经预煮、改型、加入配料复煮、烘烤等工艺制成的干熟肉制品。 肉干具有味美、食用方便、蛋白质含量丰富、容易携带等特点,但大量吃肉干也容易造成蛋白质摄入超标,且肉干含有较高的钠盐,对中老年人群机体造成代谢负担。 果冻 以水、白砂糖、卡拉胶、魔芋粉等为主要原料,经溶胶、调配、灌装、杀菌、冷却等多道工序制成的食品。 果冻中使用的海藻胶,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对肠道有一定调节功能,可润肠通便、改善便秘。 果冻几乎不含蛋白质、脂肪等能量营养素,且其主要目标消费人群为儿童,对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几乎毫无补充,且吃果冻时,易出现误吸入气管或支气管导致窒息。 运动饮料 这是根据人体运动的生理消耗而配置,且针对特殊人群的一类功能饮料。 运动饮料含有电解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能及时补充水分及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以维持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血糖稳定,提高机体协调性。 运动饮料主要针对运动员或长期保持大运动量的健身人群,普通人如果每天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没有必要喝运动饮料,否则其所含的电解质、维生素等会加重血液、血管、肾脏的代谢负担,易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等。因此,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运动饮料,切勿盲目过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