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三所联动”向下链条,在家门口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四川北路街道辖区内旧式里弄住宅、老旧小区占比多,由于居住环境条件受限,不少居民“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违章搭建、占用公用空间等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需求。殊不知,此举在对他人生活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各类安全隐患,造成邻里矛盾纠纷。近日,四川北路街道通过“三所联动”平台,在居民家门口及时解决了一起矛盾纠纷。
今年国庆前夕,居民万先生购买了位于山三居民区一处里弄住宅的一间三楼房屋,入住后发现,二楼一户居民在公共过道里搭建了灶台,平日里经常做饭使用。“他只要一烧饭,蒸汽都往楼上窜,一来容易引起安全隐患,二来占用了公用面积。”万先生对此表示不满,便找到二楼住户进行沟通,建议其拆除灶台,将灶具搬至一楼公用厨房使用。而二楼住户黄女士认为,自己自购房后一直将灶台设在公共过道使用至今,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万先生不应该过度干涉。
几番沟通,万先生不仅没能说服邻居,还使得邻居关系陷入紧张局面,期间还引发了几次激烈争吵。于是,万先生找到山三居委会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街道司法所立即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并迅速协调派出所、律所、居委会等多个部门在设立在居民区的“三所联动”调解室里开展调解。
调解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万先生甚至还提出了走司法途径解决。眼看双方僵持不下,派出所民警、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居委调解员以情入手,建议双方心平气和解决矛盾;律师则从法律角度给出建议,阐释楼道堆物存在的危害性,并告知二楼住户即便走司法途径,不仅存在极大的败诉概率还会徒增心里压力。
经过几轮调解,邻里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二楼住户同意限期自行拆除水斗、油烟机等灶具,三楼住户出资一千元适当对二楼住户进行补助。在“三所”的共同见证下,两户居民签署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目前,拆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据了解,为让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就地化解,今年以来,四川北路街道延伸“三所联动”向下链条,在辖区20个居民区设立“家门口”的“三所联动”调解室,并不断健全完善共同受理、上门随访、协商议事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将“三所联动”与物业治理、民生保障、城市更新等集成管理,形成一体服务。
同时,街道还积极探索发挥“茶香议事、书香文明、花香美丽”的“三香弄堂”运行模式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里弄小区矛盾纠纷的苗头排查和事前预防。通过家门口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街道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120起,有力筑牢社区和谐稳定的“堤坝”。
街道在每个片区分片落实调解工作和法律服务力量,协同片区网格解决一些物业纠纷、劳资纠纷等居民区管不好、单一主体难解决的矛盾纠纷和基层治理问题,在“条块结合”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多亏居委工作人员和居委法律顾问的及时介入,化解了我和租客之间的矛盾,没有耽误美丽家园工程推进。”居住在恒丰里的居民李女士(化名)感激地说道。日前,在该小区房屋修缮过程中,山一居委会通过“三所联动”机制+片区网格治理的模式,及时调用了片区网格中的调解力量,化解了一起租赁纠纷,避免事态扩大。
事件回溯到今年四月,山一居民区一处里弄小区启动房屋修缮,为保障工程顺利开展,部分居民需短暂腾房,政府也给予每户居民一定的金额补偿过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