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衷心感谢街道司法所,是你们对事件的妥善、及时处理,以及过程中尽显出的公平公正,给予了我们群众安全感。”日前,四川北路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收到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双重感谢”的背后,是街道司法所将市民热线并入“三所联动”平台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故事。
日前,四川北路街道12345市民热线接到一则求助电话,电话中居民称自家的水管阀门被楼下住户损坏,想要修复水管却碰到了阻挠,导致自己断水近48小时。
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双方的矛盾点症结逐渐被厘清。原来此前一楼住户因屋顶漏水问题向二楼交涉,却遭到“冷处理”,于是就毁坏了二楼住户的用水阀门。而二楼住户表示很“委屈”,自己对卫生间进行过检查,并无发现漏水现象。调解会上,二楼住户还表示,如果经相关机构认定是自己原因造成的漏水,愿意承担相应的赔偿。
经过反复调解,首场协调会初步达成了方案,先恢复二楼的生活用水问题,再对一楼的损失进行商讨。第二天,各相关部门在进行实地勘查漏水情况后,紧接着又召开第二场协调会,民警首先告知一楼住户私自切断他人用水所面临的处罚,律师则从专业角度建议一楼住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两种方式进行维权。
司法所调解员和居委工作人员动之以情,从中化解矛盾,历时三天,最终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不久之后,求助人家中恢复了用水。事后,在街道司法所的回访中,当事人还对于处理结果表示感谢。
“三所联动”平台致力于为社区治理提供新的矛盾化解路径,对于群众、单位碰到的棘手问题,从法律出发、努力寻找切实方向,发挥好法治思维,通过法治方式,将矛盾纠纷成功调处,走出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而“三所联动”机制的建立也打破了过去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在解决矛盾纠纷时缺乏合力“各自为战”的现象,有利于高效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是虹口区近年来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也是我区创新基层治理的特色品牌和金字招牌。
此外,街道还以综治中心为平台,居委、派出所、司法所及其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加强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提高响应速度和化解成功率,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四川北路街道的例子是本区“三所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和发挥效能的缩影。近年来,本区“三所联动”机制不断深化,在商铺租赁纠纷、加装电梯纠纷调解方面都有成功案例,让“遇事找法、法在身边、隐患清零、共建共治”的良好法治氛围蔚然成风。
在深化“三所联动”机制过程中,虹口区坚持由区委统筹、区委政法委主导,从党委层面最大限度调动各级组织。目前,全区已建成9个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室、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98个居委会法律服务室,并签约11家律师事务所。230名社区民警、113名律师和310名社区干部调解员有机整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体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三所联动”机制在全区形成。在涉及大额赔付款的民事纠纷中,建立了诉调对接绿色通道,提升矛盾化解成功后的执行效率。
为方便群众主动“遇事找法”,虹口区开发了“三所联动”小程序,设置“法律援助”“调解预约”“线索举报”等栏目,有法律问题咨询,律师会在24小时内回复;有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可以在线预约。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平台每月都能收到340多个线上的矛盾纠纷调解预约、200多个线上法律咨询。
虹口区“三所联动”机制还探索将解纷工作延伸至社区围墙外,目前已深入全区10个商圈、3家医院、4处工地、31所学校。今年上半年,虹口区纠纷类警情环比去年下半年下降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