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装充电桩难、充电难等问题让车主们烦恼不已。日前,由区科协主办的虹口科普讲坛邀请到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杨猛,聚焦“5G如何结合智慧充换电设施融入城市治理,实现城市微基建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从而解决民生问题”这一主题,同大家分享他的观点。
杨老师平时主要从事新能源开发,组织充换电项目落地等工作,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表示,目前全市1.3万个居民小区中,仅不到三分之一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且部分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缺乏消防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居民群众安全充电需求。
“有些老旧小区的面积和规划布局限制很大,我们通过安装充电柜的方式来解决”,杨老师描述说,“充电柜是一个外观类似于外卖柜的设备,把电池放在里面就可以安全的充电,每一个仓位里都有消防设施和监控。”
同时,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也在街边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安装了充电桩,并进行了景观美化,“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增加了绿化面积”,既方便了市民,又美化了城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类人最离不开电动自行车,他们就是外卖小哥群体。杨老师表示,在商业综合体中外卖骑手高频出入的点位安装换电柜,可以有效解决他们的充电难题。
依托5G技术速度更快、时延更低、连接更大的特点,这些智能充电桩、街边景观一体化充电桩、智能充电柜和智能换电柜都支持刷卡和扫码支付,接入城运中心平台后,实现了可视、可管、可控的一网统管,构建起了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安全生态圈。
随后,杨老师又介绍了统一管理平台的相关情况。数据接入前,设备状态是否正常、物业管理是否尽责、居民使用是否顺畅等一系列问题都无法实时完整获取,而在数据接入平台后,充电端口的数量、使用总次数能统计,充电设施的覆盖度和使用率能计算,结合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还可以预判是否有飞线或入室充电的情况发生,实现了从过去的被动事后处置,转为主动判断,提前介入管理,杜绝风险隐患。
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和线上网友参与的热情高涨。杨猛表示,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是智慧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海铁塔作为地方5G建设的主力军、国家队,未来将基于“更高质量构建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生态圈”试点中有价值、可行性高的建设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和复制,在城市社区能源领域探索“加强公共安全防范、提升公共服务、赋能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走出一条创新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