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著名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无法抹去的重要人物。他是进入淞沪抗战前线的战地记者,第一个报道台儿庄大捷,第一个向海外报纸披露皖南事变,最早透露炮轰金门的消息,第一个在海外华文报纸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的记者,为中国乃至世界记录和报道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史实。
▲战地记者曹聚仁
1936年5月31日,各地救国会代表在上海集会,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曹聚仁被选为常务委员。集会上他慷慨陈词:“这回抗日,乃是我们这一辈人的事。要死,我们就去死好了!”正是这种甘愿为抗日赴汤蹈火的决心,引领他从淞沪抗日战场上,马不停蹄地发回大量通讯报道,给予抗日军民激励与希望。
八一三淞沪抗战,空前悲壮惨烈。中国军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地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小时就战死一半,有的坚持5小时牺牲三分之二,有的官兵全体阵亡。就在这残酷的环境里,曹聚仁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源源不断地报道上海保卫战鲜活真实的情况。那段时间,他的战地通讯成为各报竞相刊登的头版头条,极大地鼓舞着军民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1937年10月23日,国民党军88师大部队撤出,师长孙元良令谢晋元524团坚守四行仓库,曹聚仁亦留在四行仓库随军现场报道。曹聚仁这位以如椽之笔杀敌的战士随时准备与阵地共存亡。外界都知守卫四行仓库的是800壮士,而实际人数是423人,之所以对外报道800壮士,是谢晋元用来迷惑敌人的战术,而800壮士的英名却由此长留史册。
10月28日拂晓,日军抽调精锐部队发起猛烈攻击,我军一壮士将手榴弹捆在腰间,毅然决然地从六楼窗口纵身跃入敌群,轰隆一声巨响,壮士与十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日军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被中国守军击退。四行仓库孤军苦战四昼夜,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曹聚仁的报道迅速传遍国内外,全国人民为之振奋鼓舞,国际舆论给予中国抗日广泛同情和赞扬。10月31日,四行仓库守军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进入租界。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日双方投入近百万军队,陆海空军事实力均处于弱势的中国军队伤亡29万余人,日军伤亡4万多人(另有一说,日军合计伤亡在7万以上)。日军在七七事变后,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淞沪抗战就打了三个多月。这场抗战,也成为我国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