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虹口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各代表团认真评议了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内容全面客观,数据详尽精准,工作推进扎实,基本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代表们围绕加快北外滩开发建设、提升区域科技浓度经济密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畅所欲言,为虹口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建言献策。
虹口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新设企业2109户,同比增长162.6%,注册资本、企业密度均居中心城区第二。新增经认定的市区两级总部企业13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科技浓度经济密度。
作为一名来自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张伟对报告中涉及数字化转型、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内容尤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写得很实在,用数字说话,尤其在招商引资方面,虹口上半年成绩斐然。同时,报告中多次提到‘数字化’,体现了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下半年,我将继续关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通过议案或建议,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深耕智能科技领域多年的方勇代表为虹口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出谋划策:“重视科创产业和战略型产业,是最有效的发展路径。我希望虹口能创新发展思路,尤其是在科创产业的发展策略上,我们要有破局的思路,充分发挥北外滩科创企业总部集聚和中北部大院大所的优势。”
“报告中,我感受到虹口区政府对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余国强代表说,“报告中区政府提出了诸多措施,包括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加强人才引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认为这是虹口未来发展的关键。只有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引领虹口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人才高地建设。突出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服务方式。
朱力代表是一家通信行业央企的党委书记,他表示:“我们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希望借助虹口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高端的人才到这个平台上,为通信事业做贡献。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吸纳和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效能治理,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绘好城区治理的工笔画。
“我觉得虹口上半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难得的。”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代表说,“从报告中,我感受到政府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需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园建设增绿护绿、‘美丽家园’工程推进等,都是能让百姓直接感受、认知、体验到的民生实事,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也体现了一个‘民’字重千金的理念。”
奚红代表是北外滩街道提篮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报告中提到的“开展‘参与式社区规划’项目”引发了她的深入思考,“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我们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把居民吸引到社区共同治理中,参与创文、垃圾分类、社区微更新等各项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居民满意度,真正把社区建设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虹口区文化体育服务日益丰富。中共四大纪念馆显示度提升,在全国革命场馆热搜百强榜单中排名18位,居全市第二;全区新增8个“演艺新空间”。积极推进彩虹湾、北外滩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全面恢复“虹赛场”全民健身系列赛事,虹口代表团在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奖牌数和积分均创历史新高。
徐萍是四川北路街道山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她认为,川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川北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们始终致力于擦亮“文化三地”的名片。“对报告中提出的文化体育服务日益丰富这部分内容我感同身受。川北辖区内有中共四大纪念馆、1927鲁迅内山纪念书局等红色资源,川北代表团的代表来自各个领域,我们将凝聚合力,发挥地缘优势,活化红色资源,进一步传承‘文化三地’的内涵,通过金融、文化领域共建,一起将川北建设得更好。”
“作为一名体育行业的代表,我比较关注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方面的发展。”赵天旭代表认为近几年虹口区社区体育场所建设可圈可点,“目前为止,全区建设了413个社区健身院点、35条健身步道、21个社区运动场,这些场所构成了全区社区运动体育场地的基本盘。同时,我们还有2324位社区体育员活跃在社区一线,指导群众的健身工作。虹口区正在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社区,也正像‘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规划中所提出的,建设一个‘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体育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