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忙于工作,他们的子女暑假该怎么过?四川北路街道吉祥居委会通过开办爱心学校,打造“你上班,我看娃”的模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7月24日下午,来自四川北路街道吉祥社区周边的外卖员、闪送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的13名小朋友齐聚活动室,参与由吉祥居委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大手牵小手”爱心学校开班仪式,开启美好的暑托班生活。
据了解,首期爱心学校开设时间为期两周,共开设《凿壁偷光》双语导读、《邯郸学步》双语导读、《乌鸦喝水》双语导读等十四门课程,由四名上海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在校学生轮流为孩子们授课,期间还安排了手工绘图、课业辅导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开班仪式过后,首堂课程《乌鸦喝水》双语导读课启动。“一只口渴的乌鸦,用英语怎么表达呀?”现场,授课老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同学们用英文重新解读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大家学习理解如何用英语来讲述一个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并教会他们其中的道理。
“爱心学校里有很多小伙伴,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今年6岁的李蕊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子女,父亲是一名闪送员,母亲是一名食堂后勤人员。李蕊的母亲告诉记者,夫妻俩平时忙于工作,暑假开始后,孩子的看护成了问题。当得知居委会开设爱心学校后,她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以前孩子放暑假,自己不得不带在身边,现在有了爱心学校,既让孩子找到了乐趣,也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提起办爱心学校的初衷,吉祥居委会主任张淳表示,暑期看护是新就业群体的共性难题,在今年5月的走访调研中,多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表达了暑期孩子无人看护的担忧。
为了解决这部分群体的“急难愁盼”,居委会积极筹措资源,广泛征集民意。在征询过程中,一名居住在辖区里的志愿者表明自己是上海师范大学在校生,想发挥专业优势,为孩子们提供服务。为此,居委会积极发挥“六微工作法”,立即搭建了“微舞台”,让志愿者发挥主导作用。在各方的支持下,爱心学校最终顺利开班。经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首期共13名小学生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