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飙戏,“青年戏剧课”登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舞台
10位零表演基础的素人青年
经过3个月的表演课程
改编剧本,自导自演
为社区居民们
带来了一场怎样的演出
又引发了哪些互动与思考
日前,广中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的“青年戏剧表演课”举办了汇报演出,10名平均年龄25岁的素人演员通过三个自导自演的改编作品以及论坛剧场的思想碰撞,向观众们呈现了当代青年对现实与梦想、生存与死亡、老龄社会等议题的思考。

▲《环形废墟》展现了两个女生和一个青年的梦境,在他们的对话和互动中探索现实与虚幻、创造与毁灭之间的关系。

▲《夜晚的潜水艇》讲述了少年陈透纳因现实压力放弃想象力天赋、成为普通人,又在而立之年选择辞职,作画写诗,再度进入幻想天地。

▲《桦林舞王》讲述了三个失意的中年男人因一场聚会而重逢,通过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表达人生的无常。
“参与这场素人青年表演课的过程和成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表演指导老师随芳洲说。作为一名戏剧导演,随芳洲和专业演员的合作机会很多,“和专业演员排戏,往往是根据已有的文本来创作。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和舞台上不一样的‘戏’,将这些‘戏’搬到舞台上,让戏剧成为素人演员和观众的情绪出口,借此疗愈情绪或是发现社会问题,在探讨中找到解决办法,这是我想办‘素人青年戏剧班’的初衷。”带着这样的想法,随芳洲和导演魏寅祺与广中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拍即合。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拥有一个标准化剧场,也希望通过举办具有创新性、年轻化的活动,扭转大众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偏“老龄化”的固有印象。“一方面,这样的演出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让中心的受益人群从传统的中老年群体,逐步扩大到全年龄层次,慢慢吸纳有特长、有能力的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公共文化共建、自治,提升文化服务的品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期青年戏剧表演课从4月启动,招募到来自虹口及其他区的10名青年戏剧爱好者。素人演员Melon居住在长宁,排练来回路上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在和专业老师的交流和学习中,她对表演和戏剧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也对上海这座城市产生了更多的参与感:“以前总觉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面向中老年人或是本地人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原来年轻人也可以在社区做很多事情。”教学过程中,随芳洲和魏寅祺被这群素人演员的创造力和想法所惊讶,原本只是想拿现有的剧本让学员们排练,没想到素人演员碰撞出不少具有冲击力的想法,并自由组成了三个表演小组,选择作品改编后自导自演。除了三个改编作品之外,学员们还以论坛剧场的形式,围绕“老年人社会价值”“老年生活”“死亡教育”等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导在场观众加入思考。
▲围绕老龄议题展开的论坛剧场

▲演出后,演员和观众互动交流
目前,第二期青年戏剧表演课正在酝酿之中,预计在今年8月底公开招募。“通过首期活动试水,我们现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希望能在后续活动中慢慢实现。”导演魏寅祺表示,第二期活动会尝试将虹口的故事、文化与历史结合进来,比如把虹鹰救援队的事迹写成剧本,让白领青年来演绎,让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具本地性和教育性。
如果你也有上舞台表演的冲动
想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想通过戏剧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前往
广中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广中路123号)
咨询和报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