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投促办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区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本质要求,紧紧抓住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的有利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持续提升北外滩投资热度。扎实推进北外滩重点项目“月月签”活动,吸引一批优质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以及高能级、强影响力的功能性机构签约落户。持续开展赴外省市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宣传北外滩优质的营商环境及产业发展优势,提振企业落户虹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近悦远来”投资氛围。
二是搭建好外部招商网络。用好市级平台、市级机构、外省驻沪商协会、知名外资机构等外部招商资源,建立沟通联系渠道,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互动交流活动。邀请一批头部企业和热心企业家担任北外滩投资促进全球合作伙伴及招商大使,深度参与北外滩全球推广、产业发展定位、城区功能塑造等关键性领域,做好北外滩“宣传员”、重点项目“招商员”及营商环境“服务员”。
三是持续深化企业服务深度。做实、做深企业常态化走访联系工作,建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属地街道、各分中心等基层服务力量第一时间发现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和诉求,以“事不过夜”的原则,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持续提升问题处置效率,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区市场监管局
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将坚持以党建凝聚力量,把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持续推进市场监管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动态分析全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迁入迁出变化态势,以数据赋能助推产业发展创新升级。聚焦北外滩科创总部集聚区和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建设,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质量和标准化体系,推动质量标准双轴联动凝聚创新发展优势。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运营转化,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资源的创新价值和经济效益。持续推进监管体系创新,统筹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全面落实“免罚”“免强”清单,合理把握监管尺度,全力守住创新发展安全底线。
区国资委
区国资委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奋力担当国资主责主业,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助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健全现代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企治理各环节,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加快建立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换为治理效能。
二是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强化成果运用。紧盯企业运营状态,做好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备案工作。加强对企业的审计监督、专项检查。结合国企改革,进一步梳理国企职能和业务。
三是管好国有资产,当好国资守门人。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委托区管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开展区管国有企业土地房屋资产清查盘点,在清查盘点基础上做好资产分类评价。全面推进新的国资国企监管信息化平台。
四是调整国资布局,做大国有资本。有序推进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工作。紧跟区域发展战略,以重点发展建设“双北”为目标,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错位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五是丰富企业融资方式,积极布局新兴产业。进一步鼓励企业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融资,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国资委作为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公室,借助参投基金反投等方式,以投代招,加速我区科技类产业布局。
区民政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把全会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民生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通过织牢织密“四张网”,全力以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聚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织牢织密“老人关爱网”,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供给和智慧养老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聚力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织牢织密“儿童保护网”,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关爱格局,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关爱保障能力,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聚力兜底基本民生保障,织牢织密“社会救助网”,建立健全多层次救助体系,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各类特殊困难群体,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聚力善治善管善为,织牢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
区建管委全体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区委全会精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有力、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聚焦重大工程建设,牢固树立“金牌店小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区重大办平台作用,加强与市区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速度、保证施工质量;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实行专人推进、跟踪、反馈,确保前期项目尽快开工;要求建设单位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提高效率,确保在建项目尽早建成。
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优化完善骨干路网布局,加快提升我区轨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打造高效集约的交通体系;因地制宜打造精品“道路+”工程,结合区域综合发展,持续推进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让城市亮出最美天际线;推动慢行交通工作全面发展,以“南部引领、中部升级、北部焕活”为目标,推进打造“步行便捷、骑行安全、环境舒适、全龄友好”的慢行体系。
三是聚焦绿色生态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综合施策,同时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提升区域水环境品质,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河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绿色低碳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超低能耗建筑、落实既有建筑高标准节能改造,同时在城区规划建设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全力打造未来城市样板。
四是聚焦“大安全”体系,继续紧盯城市运行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始终做好各项安全生产政策制度落实,全力构建“大安全”体系,不断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同时重点聚焦建筑施工、防汛防台、燃气行业等领域,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