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粤青年活力绿廊”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
殷光霁
凉城新村街道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居住型社区,长期以来社区形态和功能以居住为主,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也较多向居民区倾斜。但随着近年来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建设起势成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跟随产业、企业来到了凉城,在继续做好“围墙内”服务的同时,如何聚焦“围墙外”的青年群体,打通人才服务与社区发展之间的裉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重大任务。为此,我们对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求,以青年聚集的区域为重点,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探索打造“广粤青年活力绿廊”,着力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锚定求变,准确把握“时”与“势”
前期,我们重点对汶水东路、广粤路路口周边区域的产业园区布局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该路口周边500米半径内集中了4个产业园区——临港虹口新业坊产业园区、信南都市型产业园区、北中环国际创新中心园区(在建)、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在建),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预计就业岗位近2万个。此外,随着蓝晶微生物科技、灵伴科技等头部企业先后落户,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在凉城已三者有其二,这里已成为北中环科创集聚带核心区段。
在看到载体增加、产业集聚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为了让青年人才在凉城舒心生活、安心工作、追逐梦想、成就事业,各项服务工作也必须紧紧跟上。为此,我们密集调研了产业园区、辖区企业、驻地单位、青年人才公寓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与区职能部门、企业家和管理团队、企业员工、公寓住户、沿线单位负责人、居民区干部等各类群体深入沟通,共同研究如何细化服务举措、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街道服务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多”与“资源少”这对矛盾。一方面,青年需要更优质的创业就业服务、更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对于便捷便利的出行、消费、休闲、就医等服务需求也较大。另一方面,辖区内轨道交通仍处于规划阶段,交通出行不便,商业资源不足,各类服务资源也较为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整合资源,打造“广粤青年活力绿廊”
破解“一多一少”矛盾,需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经过对四大产业园区的周边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我们把解题目光聚焦到了广粤路南段,这一路段从汶水东路至广中路,全长共1.5公里,沿线有以下资源载体:
区域化党建资源:包括1家市级单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家部队单位(上海人民武装学院、上海警备区虹口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和2所高中(虹口高级中学、澄衷高级中学)。
服务资源:包括3处社区服务站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金茂府市民驿站)、2栋青年公寓(友间公寓、北中环国际创新中心人才公寓(在建),共计1500余套住房)、3处市民健身场地和1处商业综合体(2万平方米,在建)。
在厘清资源载体的基础上,我们将立足党建+服务,依托区级绿道——广粤路绿道空间,串联整合广粤路沿线的区域化党建资源、服务资源,打造融资源功能、形态风貌、人文内涵、视觉导引于一体的“广粤青年活力绿廊”。
近期将以“两厅一平台”为建设重点:
“两厅”指通过党建引领,在友间公寓、北中环国际创新中心人才公寓分别建设党群服务站暨青年创新会客厅,满足入住青年人群的需求,提供8小时以外身边的“第三空间”服务。
“一平台”指成立区域化团建联盟,以联盟为平台,加强“绿廊”沿线单位团组织相互交流与合作,发挥各团组织在整合资源、提升区域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区域化单位的发展愿景、满足青年需求。
同频共振,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生态环境
我们将以“广粤青年活力绿廊”建设带动凉城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重点从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的四类场景入手,推动青年人才与凉城社区双向奔赴,努力实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一是社区场景。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为底色,推进“宜居、宜游、宜学、宜养、宜业”各项目,打破楼宇园区与居民社区之间的“围墙”,引导和鼓励青年主动融入社区,并在凉城舒心生活、安心工作、追逐梦想、成就事业。
二是街区场景。加强与区职能部门对接,积极争取市级政策赋能资源载体。比如,在区人社局、团区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推动友间公寓成为上海博士后人才公寓和本区青年中心,下一步还将努力争创本市青年中心。
三是园区场景。复制晟柏大厦与海天商务大厦联合建设“易服空间”楼宇党建联盟的经验做法,建立楼宇园区联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政策解读、专属咨询、发展规划、项目推介等综合服务。针对园区企业普遍反映的出行“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考虑整合友间公寓已开通的轨道交通1号线站点早高峰短驳运送线路,将该线路延伸至园区,把公寓与地铁站之间的直线通行扩大为公寓与地铁站、园区之间的环线通行,方便园区员工通勤。
四是创新实验室场景。与复旦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社区学校科普实验室、青年创新会客厅共建,组织实施科普创新活动,服务青年和社区居民科普学习需求。继新近荣获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上海青年创业家园”荣誉称号之后,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第十八届上海青年创业夏令营活动等系列创业活动,鼓励青年来凉城创新创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志青年。
我们将努力把凉城打造成为青年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虹口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凉城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宜业”将和“宜居”一样,成为凉城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