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民之所需
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刘俊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嘉兴路街道深化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来源。
嘉兴路街道地处虹口区中部偏南,总面积2.63平方公里,下辖29个居民区,常住人口7.3万人。经过20多年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辖区内逐渐形成“环瑞虹生活圈”。区域内以高档商品房小区为主,主要体现为“两个密集”:一是人口密集,居民文化层次较高、需求多元化、维权意识较强。二是资源密集,汇集太阳宫、月亮湾、上滨等丰富的商圈资源,和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等公共服务资源,形成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服务、办事循环链。
如何守正创新,形成适应区域特点的街区治理格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此次大兴调查研究,我们通过构建党建引领街区治理格局,探索社区义务均等化,强化综合执法权运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地缘”为基础,构建党建联盟和社区联盟
为了激发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社区自治共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以“地缘”为基础,成立环瑞虹党建联盟和社区联盟,将区域内居民区党组织、学校、“两新”党组织以及区域化成员单位统一纳入,推出环瑞虹“彩虹工程”。这是一个涵盖主题实践、活动分享、英才计划、志愿服务等七大类31个党建重点项目服务清单。其中,由联盟成员单位组织开展的“同心圆”党务综合训练营,为区域内党组织提供共建支撑。
此外,我们在环瑞虹区域探索和推广“社区会客厅”新模式,在这里,邻里随时“楼下坐坐”,每个人都能成为会客厅主人。社区会客厅针对少年儿童推出公益集市、“儿童议事会”等活动;针对年轻人推出体育文化、公益打卡等活动;针对老年人,则组织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提供智能手机教学、为老助餐、智慧康养等。不同群体在此都能获得更精准、更细致的个性化服务。
社区义务均等化,寻找达人能人热心人
如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多”的现实?整合力量、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重要方式。我们以“网格化+”党建运行机制深化基层治理,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模式,固化完善“街道总网格—片区网格—居民区网格—小区微网格—楼组网格”的五级社区组织架构和指挥运行机制,建立了“居民区兼职副书记、副主任”“双楼长”等制度。通过挖掘,我们培养了一批表现突出、乐于奉献的社区能人、达人。经公开选聘,54名社区志愿者被聘为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副书记、居委会兼职副主任;119名居民被聘为第二楼组长。面对居民区工作,他们潜心钻研,成为社区“参与式治理”的骨干力量。
通过与居民协商、沟通、对话,我们开展“微治理”“微课堂”“微实事”“微项目”等,创建具有嘉兴特色的社区治理品牌。如,安丘居民区自创“迎新工程”,为刚搬进小区的居民创立一套“迎新方案”,提供全方位服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新居民入住指南手册》,由80后骨干志愿者们拟定并多次讨论修改,不但涵盖了小区基本情况、居委会和物业便民服务信息,还罗列了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市民驿站、社区医院、社区食堂、文化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地址、电话信息。
居民家门口“最后100米”的治理,从政府主导改造,到政府搭台引入第三方资源,再到在党建引领下落细落实“居民需求、居民设计、居民做主、居民使用”的理念。如今,越来越多具有专业能力的社区达人、能人、热心人走到台前,直接参与社区治理。
强化综合执法权运用,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治理
目前,嘉兴路街道在29个居民区均设立城管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设1名联络员,方便居民及时联系。“原本需要上报处理的问题,现在有城管队员在小区里值班,打一个电话,他们马上就来了。”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居委干部、物业人员合作,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同治理”的工作模式,搭建“线上+线下”居民议事协商平台,线上微信群对接居委干部、楼组长,线下沟通会汇聚各方面对面交流,实现“城管+社区”共治管理。落实“定人、定责、定时”工作职责,城管队员定期与居委干部一起巡查小区,社区日常管理由“问题找上门”转变为“上门找问题”,由“被动处理”转变为“主动服务”,矛盾不出小区就能解决。
治未病,防隐患。我们建立两项机制,强化综合执法权运用,筑牢社区安全防线。一项是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定期排查老旧房屋、楼道堆物、高空抛物、非机动车违规充电、群租等安全隐患;另一项是建立住宅小区联动整治机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物业、企业、业主及时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规定的,启动执法程序,必要时通过联合执法等方式整治。
未来,嘉兴路街道将紧紧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以社区发展为重心,以街区治理为主线,以提升治理效能为关键,健全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各环节,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街区特点和规律的社区治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