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物是垃圾资源化的“主力军”。“为了维护小区环境,现在大部分小区不允许垃圾回收人员擅自进入小区,居民要找到回收点挺难的。”广灵二路居委会主任陆颖介绍,“街道组织的上门回收便民服务解决了居民的难题,街道牵头的垃圾分类专业服务公司能让居民更放心。”
今年,街道还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辖区内开展回收服务进社区活动,让大家不出小区就能实现可回收物再利用。同时,“一小区一方案”举措也在同步推进,例如适当延长节假日的投放时间,对于周末需要补觉的年轻人来说,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投放垃圾。
5月开始,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大脑”正式投入使用。街道城运管理大厅的实时大屏里跳动着各种数据和监控画面,其中“垃圾分类”就是“社区大脑”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点击摄像头图标,工作人员即可查看各个小区垃圾桶区域的实时画面。
将点位监控信息统一纳入街道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为问题的发现、处置、上报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社区大脑”已累计布点80余处,监控覆盖率达到56%。“有了这个展示应用平台,我们在管理大厅就能远程查看每个小区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监督,方便垃圾分类引导工作的开展。”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几年来,由于居民装修房屋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垃圾也成了各小区管理的难点。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有可能污染土壤,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垃圾处理是垃圾分类的一项重点工作。
华二小区内,两座崭新的建筑垃圾厢房已经投入使用。厢房的宽度、深度根据铲车作业的要求严格设计,甚至连墙面也和普通厢房不同。“墙面采用的是双层双向钢筋混凝土结构,铲车基本上隔两三天就要来作业一次,只有墙面足够坚固才能承受装卸车高频率的运作。”施工方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