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奖章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爱心的肯定。未来我会再接再厉。”
王燕妮是广中路街道黄山居委的调解员,也是2022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2022年2月,她成功捐献25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虹口区第16例、广中路街道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他人点亮了“生命之火”。捐献后不久,她主动要求提前结束恢复休假期,投身到繁忙的居委工作中,为居民解决困难。“在居民区工作,我学会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居民想办法,做居民间的‘润滑剂’。”
王燕妮在居民区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原先在企业市场部工作了十多年的她,习惯了以公对公的沟通方式进行业务对接,“2020年8月来到社区后,接触的都是居民,调解的都是家事,沟通的方式从商业化转变成生活化,更接地气了。”
黄山居委覆盖的辖区人口稠密、老龄化程度高、老旧小区多,养老矛盾时常发生。最近,王燕妮负责的一个五名子女赡养老母亲的调解事件,让她印象尤为深刻。
“初看,矛盾点是90岁的老母亲该在护理院养老还是居家由子女照顾。然而,调解的过程中,子女之间的矛盾、事件的全貌才慢慢显现出来。”王燕妮说。
调解现场,五名子女分成了两派。将老母亲送到护理院的二哥和三姐很委屈:原本五个人商量好,轮流到老母亲家照顾,每次一个月。可是后来总是他俩轮流,三个妹妹总有各式各样的推脱原因。老母亲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常要去医院看病,他们两人也都六七十岁了,精力和身体跟不上。
而想把老母亲接回家的三姐妹也有着自己的理由:二哥和三姐未经沟通便擅自将老母亲送去护理院,又将母亲的房子对外出租以支付护理院费用。三姐妹在看望母亲时,老母亲还是表达了叶落归根、回家居住的想法。
“居民间的矛盾,往往很难以谁对谁错来评判。作为调解员,既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又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办法,争取大家都满意的结果。”通过分别了解双方的想法、诉求,王燕妮耐心与两边商量,唤起亲情去化解双方心中的坚冰,最终达成了五人都认可的调解结果,并签署了协议:三姐妹保证将轮流照顾母亲,在母亲房屋出租还未到期的情况下,先接到小妹家照顾;二哥和三姐同意到护理院签字接回老人,未来主要承担探望的责任。
刚开始做调解工作时,王燕妮觉得“压力挺大”,“别看大多数是楼道养狗、高空抛物、楼道堆物这样的小事、琐事,解决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一方面,王燕妮常去自己负责的楼栋走动,和楼组长、党员、志愿者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让他们成为连接居委和居民的纽带,一旦楼道里发生特殊情况,可以及时通知。另一方面,她也常常参加虹口区及广中路街道举办的培训活动,学习法律热点,补充知识储备、提升调解技能。
“居委会的这个小房间,我在接待居民时,常常一坐就是很久。很多时候,居民并不是要争个对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诉说的渠道,一个倾听烦恼的人,让他们觉得,遇到事了,在居委是有依靠的。”王燕妮始终用自己的乐观与耐心,接纳、化解居民的烦恼。
“以前在企业做市场工作,家人不知道我每天在忙些什么。现在下班后,我常常和妈妈聊起自己碰到的棘手事件,讲讲年轻人角度的调解思路,再听听她的看法。这份工作给了我踏实的感受,也觉得真的为大家做了一点事情。”王燕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