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我们,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我们亲爱的孩子,沉浸在痛苦之中。今天的我们,在‘惠心苑’又有了‘家’的感觉……”
日前,在广中路街道“惠心苑”家庭关爱工作迎来十周年之际,一场特别的文艺演出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惠心苑成员、志愿者代表、区卫健委及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相聚一堂,在歌舞表演、志愿者分享中共同庆祝惠心苑十岁生日。
惠心苑是街道为计生特殊家庭搭建的关爱平台,自2013年正式成立以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整合资源、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的关怀关爱长效工作机制,从他助到自助、互助、助他。
“10年前,当我看到招募‘干儿子’‘干女儿’的消息,第二天就去报了名。”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的胡邵芳说。
第一次参加活动,胡邵芳因为成员的故事而不可抑制地大哭。“负责招募志愿者的街道计生干部林长春老师对我说,志愿者要有理性的同理心,更要有赤诚的助人之行。这句话一直深深地触动着我,支持着我去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老人生病,她帮做饭菜;老人住院,她去医院忙前往后;逢年过节,她带着饺子、点心送上门,与老人谈心,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探望生病的老人,当孩子轻轻地走过去,小声问‘爷爷,你睡觉啦,睡得好吗’,一下子触碰到老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让他感动落泪。”胡邵芳说,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保有一颗善心,多做善举。
尽管身份是志愿者,胡邵芳却觉得这是一场“双向奔赴”,“这些干爸干妈都把我当女儿一样对待,也给予了我不少帮助。这个‘干女儿’我会一直当下去。”
在旗袍秀表演中,戴着流苏耳环、珍珠项链的虞莲凤自信大方、面带笑容。她被其他成员亲切地称呼为“阿莲”。5年前,当她看到恵心苑成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笑容,她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是如何走出阴影、开怀畅笑的?
那时,虞莲凤哭着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林长春,被林老师拉进了“惠心苑”群,热烈的欢迎让她觉得找到了“新家人”。渐渐地,虞莲凤开始期待“快乐星期一”: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惠心苑家人们学习唱歌跳舞、诗歌朗诵、剪纸画画,甚至走猫步、弹乐器……在温暖的包围下,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和不少成员转变为‘同伴志愿者’,开导、倾听大家庭里其他同伴,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虞莲凤说,许多惠心苑成员都像她一样,通过发挥特长、捐款、慰问他人、设立爱心基金等方式,向社会回馈爱心和力量。
林长春见证了惠心苑成长、发展的10年。自2008年起,她一直负责计生特扶工作,惠心苑就如同她另一个家,家人们有什么需求,她总是尽力而为,“不管是招募心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志愿者,还是给‘快乐星期一’找指导老师,我都要找最好的,给家人们开展质量高又新颖的活动。”
尽管林长春已到了退休的年纪,她还是“舍不得家人们”,坚守在岗位上。“这些年,看到他们从流着眼泪到满脸笑容,摆脱‘失独’阴影,有了‘惠心苑成员’这个崭新响亮的名字,这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情。”林长春笑着说,“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我觉得已经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