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电影眼光
1927年,鲁迅来到上海后,有了一个看电影的爱好。根据许广平的回忆,鲁迅“选择片子并不苛刻,是多少带着实地参观的情绪去的……因自己总不见得会到那些地方去。”鲁迅也常常带着儿子周海婴去看电影,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海婴很好,每日上学,不大赖学了,但新添了一样花头,是礼拜天要看电影。”那么给海婴看什么电影呢?除了动画片,鲁迅选得最多的并不是家庭片或者喜剧片,而是冒险和战争类电影。因为“我这里的海婴男士,却是个怎么也不肯学习的懒汉,不读书,总爱模仿士兵。我以为让他看看残酷的战争影片,可以吓他一下,多少会安静下来,不料上星期带他看了以后,闹得更起劲了。”“海婴的顽皮颇有进步,最近看了电影,就想上非洲去,旅费已经积蓄了两角来钱。”
鲁迅看过的较有名的冒险类电影有《非洲猎怪》《暹罗野史》《兽世界》《洪荒历险记》《泰山之王》等。其中动作兼爱情的冒险类电影《泰山情侣》是唯一一部鲁迅去看了三次的电影,可见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这类冒险电影多数还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被称为兽片。“这些影片中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却又比人更纯粹、更直接、更团结、更友爱、更有力量,当然也更具备‘兽性’。”这“兽性”正是鲁迅认为中国人所缺失和应借鉴的,因而还带着年幼的儿子同去观看。鲁迅看过的“兽片”中影响较大的是“泰山”系列和“金刚”系列,鲁迅共计看过6部。
鲁迅对于电影有自己的取舍,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过:“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虽然鲁迅看的电影多数是“美国的电影”,但却是自己拿来的,去看认为值得一看的电影,报上大肆刊登广告鼓吹精彩的影片并不轻信。如看完《倾国倾城》后对友人信中评论道“但并非广告上说的那么好的电影”;还有看完根据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小说《野性的呼声》改编的电影,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与原作甚不合。”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大吃一惊,与原著迥然不同。今后对于名著改编的电影再不敢领教了。”
鲁迅喜爱看剧情、冒险、动作、喜剧类电影作为休闲娱乐,也喜欢看纪录片、探险片、传记片、历史片和战争片来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更喜欢将好看的电影与家人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