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发生侵权,平台总是连带被诉,能否共同建立一个纠纷调解机制来化解压力?”“想进一步提升商家和消费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平台来提供相关培训、维权服务,政府能否参与和加强指导?”
近日,一场由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直接对话、以“新经济新消费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工作推进会在北外滩来福士东塔举行,会议邀请了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和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平台企业代表,围绕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新特点、新难题、新形势展开讨论,积极推动电商领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多元共治。
针对平台企业提出的调解机制建设等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提出,加强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的多元共治是加强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的必然手段。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管政策,创新监管手段,在纠纷化解、维权援助等方面给予平台企业更多支持,以更加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加快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平台方也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在完善规则体系的基础上,依托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驱动保护效能的升级,同时利用好平台影响力,在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等方面主动承担责任。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律,加上平台的技术赋能,共同打通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结合平台企业提出的自身服务商标被侵权后民事损害评估难的问题,区检察院提出,服务商标自身价值的认定既需要司法机关明确认定标准,也需要平台企业自身强化商标保护意识。一方面区检察院将总结办理侵犯服务商标权案件的司法实践,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开展专题研究,明确服务价值属性的确定,推动尽快实现损害认定标准和证据标准的统一,完善服务商标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平台企业也要不断强化商标权保护意识,加强服务商标价值建构,通过改变服务商标载体形式等方式使其价值更直观、更突出,便于开展维权工作。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等平台经济发展迅速,虹口也涌现了一批以“得物”“识货”为代表的平台类企业,为区域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与此同时,涉及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也同步激增,而其跨区域性、虚拟性又为平台管理和政府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今年,本区将积极开展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建设重点之一,也是区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
此外,区市场监管局今年还将开展“3个1”工作,包括出台1份工作指南,结合《上海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试行)》制定区级的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南;建立1个工作机制,整合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等资源优势,推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衔接,切实推动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元化解;打造1个试点平台,在前端平台准入、中端风险预警、后端纠纷处置、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等方面树立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虹口方案”,推动电商平台规范化发展,成为保护原创、培育自主品牌、推动知识产权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