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您的氧饱和度是95,还可以的,现在也不发烧了,症状正慢慢减轻。”在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86岁的李阿婆在家属的陪同下前来就诊。三天前,李阿婆感染新冠病毒,并伴有肺部症状,家人立即将她送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治疗,李阿婆的身体情况有了好转,随即通过转诊机制,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最近,像李阿婆这样的转诊患者明显多了起来,再加上轻症的首诊患者,两者相叠加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人数显著增加!”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任敏之告诉记者,“现在发热哨点的坐诊医生已由一位增加到两位,高峰时,一天接诊了400多名患者,平时每天也有将近200名患者。”为了缓解就诊压力,中心多措并举,提高发热哨点接诊能力的同时,竭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吸氧区,多名老人正在进行吸氧治疗。居民车老伯告诉记者,“阳康”后医生建议他要进行氧疗,“三级医院人多,这里离家近,环境也好,很不错。”
中心还增加了输液位,并在输液室新增制氧机,方便患者一边补液,一边吸氧。目前,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室可同时满足30余名患者补液。任敏之介绍,一旦出现就诊患者增长的情况,中心也有应对预案。“如果现有的补液区还是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我们已有备选的闲置空间,随时‘待命’。一旦需要,可以马上再增加一个补液区,让社区居民少排队、少等待。”
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28名家庭医生。为了将防重症“关口前移”,他们会同居委干部、社区民警组成“三人小组”,排摸出辖区中的2万余名重点人群,再将重点人群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红色代表我们最关注的对象。”在家庭医生符新宇负责的430余名重点人群中,有230余名为“红标”重点人群。“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血透患者、孕产妇等都属于高风险人群,也就是红色等级,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打电话或者发微信给他们,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
近阶段,符新宇忙得不可开交,就在接受采访前,他刚刚帮一位“红标”居民完成转诊。“居民是血透病人,以前我们就经常联系。今天他血压突然升高,一查又感染了新冠。家人打电话来,非常着急。一听这个情况,我马上联系上级医院,帮他转诊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早转诊,就是我们的原则。”
家庭医生是连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关键人物,他们不仅要为轻症与普通型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还要做好危重病人的评估,及时伸出援手。同时,家庭医生也是社区居民“一对一”的健康指导。符新宇拿起手机给记者看最新收到的微信消息,是一位社区居民来询问“阳”后的用药注意事项。“最近电话多,微信多。居民们信任我们,我们也能帮得上忙,作为医生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
据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顾潇波介绍,目前,中心门诊服务时间已延迟至晚上八点,周末还增加了两个半天为居民提供补液服务,方便患者错峰就诊。
最近,有吸氧需求的患者较之前增加明显,中心开始提供充氧服务。患者或其家属可以自带便携式氧气袋,到中心充满氧气后,带回家使用或者备用。“每天都有接近20名患者有充氧的需求,一个氧气袋充满能吸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作为家中的应急储备。”
此外 ,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的药物储备也相对充足。药师冯月琴表示,“现阶段,退烧药和咳嗽药,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氨麻美敏片、双黄连合剂、祛痰灵口服液等,都是需求量比较大的药品,我们中心也会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及时增补。”另外,各种中成药的库存也比之前多了不少。“比如利肺片,现在库存充足,能确保居民开到所需药品,不白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