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医院急诊、发热门诊面临着挑战。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了解到,近一周来,该院急诊的就诊量较前阶段增长了近2倍,且老年患者的危重症率较高。发热门诊的就诊量较前阶段虽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位。
为缓解急诊压力,上海四院迅速反应,打破“专病专科专治”传统模式,全院打通,加快分流急诊病人。“医院现在实施人员动态管理,统筹调度全院资源优先支援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据上海四院医务部部长陈舜杰介绍,针对近期医护人员陆续感染“减员”等情况,院方迅速组织起了一支由40名住院医师组成的后备队伍,在进行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后,已补充到临床一线开展工作。
依据去年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时积累的救治经验,上海四院统筹全院病房资源,按照重症、亚重症和普通新冠病毒感染三个层级设置病区。
“亚重症患者,介于重症和轻症之间。这类患者一般年龄偏大,生命体征不平稳,且普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亚重症患者的病情虽然不会急骤变化,但也需要严格进行随访。”陈舜杰介绍,目前,除ICU(重症监护室)以外,医院的9楼、20楼为亚重症病区,其他病区则收治普通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分级设置病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核心医疗资源,能够投入到对重症、亚重症患者的救治中,降低重症的转化率。
此外,医院还采取了每日早晚交班解决问题、专家组评估会诊救治重症、提高物资药品储备、院内院外保障电话24小时专人负责等多项措施,全力以赴应对就诊高峰,确保所有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就诊需要,1月1日起,虹口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每周七天提供发热诊疗服务,并通过设置夜门诊,实现发热诊疗晚间延时服务,方便市民就近看病、配药。
目前,全区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提供吸氧服务。其中,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氧区设置在发热哨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