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不用担心,我们有好邻居!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的志愿者们未雨绸缪建立了居民互助机制。让我们去看看吧!
“太感谢啦!这下我放心了。”收到志愿者送上门的几颗布洛芬片,邵女士感激不已。
邵女士的母亲今年85岁了,近日老人不慎感染新冠,发现家中竟然没有备退烧药,快递又迟迟不来,当女儿的心急如焚。幸好所在的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搭建了“居民互助平台”,通过志愿者牵线搭桥,火速从另一户居民处筹到了布洛芬片,连同居委会提供的连花清瘟胶囊一同送到了老人家中,一解燃眉之急。
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自12月上旬开始,安丘居民区的部分志愿者未雨绸缪,提议提前建立社区居民互助机制,在居委会原有的各项服务保障机制外,由居民自发自愿自治建立以邻里互助为核心的应急救助方案。在志愿者们的集思广益下,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很快拟定了“社区居民互助方案”,应对社区可能面临的新冠病毒流行期。
根据方案,一支由30余位居民组成的专项互助志愿者团队很快组建完成,其中有多位在职社区报到党员,每位志愿者都有负责对接的楼栋。他们大多是大上海保卫战中的骨干志愿者,对各自的楼栋情况知根知底,对社区防疫工作惯战能征。
金真作为在职报到党员,曾是社区特殊药代配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大上海保卫战中,鞍前马后地守护着居民们的健康和安全。现在,他又毫不犹豫加入社区互助志愿者队伍,不但把自家的备用药分享给需要的居民,还积极发动邻居们互通有无,共渡难关。“我们利用之前组建的楼组群等连接方式,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互助机制,特别对于那些感染的老人、孕妇等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有很多好邻居在他们身边,从而更有信心战胜病毒。”
助人者人恒助之。孙先生一直都是社区的志愿者,他的妻子自测抗原二条杠后,实施居家隔离。家里2岁多的宝宝由孙先生一人照顾,虽然他的抗原结果目前为阴,但总感觉喉咙很不舒服,家里也没有对症的药。这次,他也成了“居民互助平台”的受益者。从其他志愿者手中接过润喉片的时候,他不无感慨:“很幸运生活在这个温暖的社区大家庭,等我家里情况好些了,我还要当志愿者现身说法,为更多居民服务。”
当然,社区居民可以分享的不只是药物。安丘居民区的互助方案包括“防疫物资共享机制”“紧缺药物共享机制”“互联网代配药指导机制”“互联网代买菜食机制”“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孕妇、婴幼儿家庭及独居患者日常联系机制”“外国居民相关联络机制”等6个领域的专项互助服务。
而互助的范围也不局限于本楼栋。居民们可以在楼组微信群中寻求邻居的帮助,也可通过本楼栋的志愿者,将需求同步到全社区的其他楼栋群。供求对接好后,再由志愿者提供传递服务,并将传递情况在专项互助服务志愿者群报备。
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重点群体始终是居委会和志愿者们最为关注的保护对象,互助服务中的“互联网代配药指导机制”和“互联网代买菜食机制”就是专为老年感染者提供的便利。而根据方案,社区里的所有独居感染者,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直接联系居委会的块长,找到楼内的对口志愿者与其建立日常联络,及时提供帮助,确保独居患者的安全。“年轻人感染后居家隔离,也可能面临各种不适症状,生病的时候都是弱者,都需要得到帮助和慰藉。”金真说,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互助队伍,有更多人受益。
32岁的陈先生一个人住在瑞虹四期,自测抗原阳后自行居家休养,连续高烧三天加上浑身疼痛,让小伙儿心生担忧。他打电话到居委会求助,居委干部一边安慰,一边告诉他社区有互助机制,还每天用微信和他保持联系。“谢谢你们,现在感觉好多了。”陈先生说道。
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表示,居民志愿者是我们社区中非常宝贵的自治力量,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他们就曾自发进行物资分享,守望相助。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通过“平战结合”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的力量,延续邻里之间的关爱精神,守护好共同的家园。同时,也引导他们发挥好自治的动力,在社区微更新等多领域“直接下场”,当好社区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