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阳公园,有2株银杏,树龄分别为300年和150年,是我区最年长的古树(编号为1610、1611)。 尤为特别的是,这2株古银杏的根基部位都“长出了”半人高的木头“盔甲”,紧贴主干,浑然天成。这是怎么回事呢? 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岁月变迁,古银杏原本的部分枝干因故萎缩或死亡,同时,其树根处不断萌发出新的萌蘖枝。经过自然淘汰,部分萌蘖枝逐渐成长为现在古银杏的主干,而这些根基部的木质“盔甲”就是残留的古树“前生”。 “这些特殊的木质形态其实要比现在的古树主干部分更为‘年长’,它们记录了古银杏自然繁衍的全过程,也让我们有机会从它的纹理中一窥生命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如此珍贵的“绿色文物”却难敌岁月洗礼。在百年风雨侵蚀下,这些木质结构逐渐氧化变黑。古银杏树身也出现了树洞和凹陷处,而这些部位容易产生积水腐烂,影响古银杏健康生长。 对此,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自今年9月起,对这2株古银杏开展清淤防腐技措。 专业技术人员先打磨清除木质表面黑色的氧化层,清理树洞、树根凹陷处的淤积物,引流排出树洞积水,喷洒药水防治虫害,为树身进行了全方位的“清洁”,原先发黑的木质结构呈现出光滑油亮的原木本色。 为防止再次出现积水、氧化的情况,技术人员为其细致地涂抹桐油防腐,同时使用特殊材料填补上容易形成积水的树洞和凹陷。 本次技措实施中,还同步清理了周边影响古银杏生长的植株,扩大保护边界,铺设更为轻便、更加透水的核桃壳作为覆盖物,进一步提升古树生境。 “我们还采纳市民的建议,调整了古树保护铭牌的位置,使得原来偏斜的铭牌指向更明确,让2株古银杏重回视觉C位。” 古树名木是极其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被称为“绿色活化石”,保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对优化城市自然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着重要作用。今年是《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颁布实施20周年,也是上海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第一年。 目前,虹口区已完成全区12株古树名木和40株古树后续资源的普查工作,对古树档案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勘误纠正,提出古树保护建议。 未来,将以普查结果作为古树保护工作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改善古树生境、提升古树保护水平;同时,结合“古树春秋廿载”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生态文明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