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市场活力不断激发,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直播带货、社群团购抢占流量,城市度假、潮流活动、文商旅创、人气市集等备受青睐。但市场持续景气的背景下,难免出现一些双方“各执一词”的消费纠纷。 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助力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基层是开展调解工作“吃劲”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2年各街道市场监管所成功调解的案例。 2022年调解成功案例 (欧阳所)
联动调解 高效服务 案情概述 市民蒋女士来电投诉,她购买了某摄影公司的688元儿童个人写真套餐。套餐包含20张精修照片、20张底片,以及相册、摆台。在挑选照片时,蒋女士被商家强制推销升级版套餐,支付了6688元,但该套餐服务内容只是增加到200张底片。蒋女士觉得质价不符,要求换回原套餐,被拒。故来电诉求换回原套餐并退款。 争议焦点 消费者认为商家是强制推销行为,且加价后的套餐明显质价不符,主张合同无效;商家则表示双方合同已签订,升级版套餐是消费者自愿购买,蒋女士指出他们有欺骗行为并无依据,且合同约定如果消费者单方面要求退款则需承担30%违约金。 调解过程 欧阳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进行了调查,未查见商家有欺诈、强迫消费等行为的证据。通过细查合同,也未查见法律法规禁止约定的情形存在,因此,无法认定商家存在违法行为。 但双方仍各执一词,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为保护当事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欧阳所邀请欧阳路街道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开展联合调解。 经调解,商家同意增加服务项目,消费者也对“新合同”满意。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 案例点评 本案例的“消费纠纷合同”系双方当事人民事行为,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告知消费者进行民事诉讼。但“打官司”成本太高,会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麻烦。 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公职心,执法人员扛起责任,努力促成矛盾化解在基层,降低了消费者维权的门槛和成本,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