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扫一下场所码”。“场所码”“数字哨兵”是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快速验明通行人员的健康状态,还能为流调排查提供重要线索。
虹口公共场所“一店一码”“应扫尽扫”做得如何?“扫码通行”的执行是否一丝不苟?为落实精准防疫,推进“场所码”全覆盖,连日来,虹口城管对“场所码”使用情况开展检查。
“今日入店人员有多少?场所码扫了多少人?”近日,区城管执法局下属各街道综合执法队深入辖区各商铺仔细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消费回暖,市民消费热情提升,沿街店铺、卖场等容易造成人员聚集。对此,执法人员对商户的防疫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在江湾镇街道,执法人员对商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场所码”应扫尽扫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商铺经营者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到顾客入店“逢进必扫”。
针对个别防控主体意识不强的企业和商铺,执法人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勤联动,对情节严重者采取封门整改措施,对各类疫情防控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路长们”依托“智慧城管”APP的“场所码”核验功能,对沿街店铺的 “场所码”张贴、使用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摸检查,核查商家信息和顾客扫码情况数据。 在对菜场、商圈、超市等公共场所的巡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大多数市民都自觉扫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 例如,在日前的一次“双路长”检查过程中,嘉兴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工作组发现辖区一处菜店存在防疫漏洞:店门口张贴了“场所码”,摆放了测温仪,但无人落实监管,导致一些消费者“蒙混过关”。 执法人员看到,两名未戴口罩的顾客没有扫码就走入店内,而在一旁搬运物品的店员视而不见。直到执法人员提醒,店员才对进店顾客提出扫“场所码”的要求。 不仅如此,执法人员还通过专用防疫监管app查询发现,菜店的日均扫码人数远远小于进店实际人数。最终,在街道、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下,该店被停业整顿。 在前段时间,针对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的服务性场所,城管还联合公安、市场监管、街道平安办深入辖区,对标对表开展集中巡查整治行动。通过排查点位,关停违反规定仍在经营的服务性场所,制止人员聚集等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继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规范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温验码、核酸查验等防控措施,进入公共场所主动扫场所码,符合条件的尽快完成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