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即将开幕。
翻开历史画卷,
一同看北外滩航运业今昔变迁↓
坐拥“一江一河一港”,虹口北外滩航运百年历程波澜壮阔。
这里,曾汇集招商局中栈码头、汇山码头等十二个码头,兄弟仓库、沙逊仓库、马登仓库等数十个仓库,汽笛声声划破江水,巨轮穿梭水运兴盛。百年前,赴法勤工俭学学子从这里启航,怀揣振兴中华的梦想,远赴异国他乡;如今,北外滩从“老码头”跃升为航运服务总部基地,成为世界观察上海的新窗口。
北外滩位于“一江一河”交汇处,因码头而生、因航运而兴。1845年,“虹口码头”在这里出现,此后,一批批轮船码头在此建造起来。
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期,外商、轮船招商局等沿江抢滩,建码头,盖仓库,造堆栈,开船厂,竞争激烈。北外滩成为上海面向世界的重要水路港口。
1918年《上海城市租界分图》局部,从虹口港由西向东依次有:轮船招商局中栈、顺泰码头、公和祥码头、招商局北栈、华顺码头、汇山码头、平和公司码头、南满铁路黄浦码头等。20世纪初,从百老汇桥(今大名路桥)往南望,前方虹口港汇入黄浦江,左侧是轮船招商局中栈码头,右侧是日本邮船码头。昔日停泊的舢舨,如今早已没了踪影。1926年,从日本邮船码头远眺外滩,依稀可见即将封顶的海关大楼。公和祥码头公司,旧上海最大和最主要的码头公司,拥有较长的黄浦江岸线,占地超过673亩。图中,一艘游轮正停泊在公和祥码头。汇山码头,在提篮桥东侧黄浦江边。这里是1872年第一批中国留美幼童的启航地,也是1919、1920年赴法青年前往欧洲的主要出发地。上海近代第一家船舶修造厂“老船坞”,厂址约为今东大名路太平路,今为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耶松船厂,1865年由英商创办,租用了虹口港东侧的“老船坞”,承接船舶修造。1936年,其与瑞镕船厂合并后称“英联船厂”,是中国最大的船舶修造厂,即后来上海船厂的前身。如今,北外滩从“老码头”摇身一变,成为航运服务总部基地,世界航运巨头在此聚集,超过4000家航运企业“落户”,每年超过100家航运企业在这里设立。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拥有近1200米黄金浦江岸线,可满足3艘7万吨的豪华邮轮同时停靠,是亚洲数一数二的游轮停靠基地。它与陆家嘴隔江相望,与老外滩比邻而居。标志性建筑“一滴水”,仿佛九天滴落的湛蓝水滴。其前身为高阳路码头,解放后由顺泰码头、公和祥码头合并而成。这里的游艇港池是黄浦江内规模最大、在泊游艇最多的游艇港。独一无二的地位优势,风景绝佳的游艇泊位,助力北外滩成为超级游艇目的地,引领水岸联动的滨水高端生活方式。

航运产业在北外滩欣欣向荣、稳健发展
航运文化正渗入北外滩的每个角落
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