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公园位于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建于1917年,原名为斯塔德利公园,二战期间,霍山公园成为避难虹口的犹太人们主要的休憩场所,既是室外休闲地,也有活动集会。 解放后,这里成为不少当地居民的游览场所,承载了几代人共同回忆。虽然仅是3000多平方米的微型公园,但却是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乐土。 如今,园中安放了一座“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纪念碑,用中、英、希伯来文介绍历史上“犹太隔离区”的具体位置。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位于霍山路85号,由英商房地产公司约于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建筑面积523平方米。 建筑砖混结构假三层,坐北朝南,欧洲毗连式建筑,古典建筑风格。圆拱门窗,青砖外墙饰红砖带,红瓦屋顶,入口上方有三角形山墙。 1933年9月30日,宋庆龄在此筹备主持召开远东反战大会,中外来宾60多人出席会议,宋庆龄被选举为主席。会议使中国进步力量与世界反战力量紧密联系,使中国的抗日战争汇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去。 1933年9月,宋庆龄不顾国民政府的禁令,亲赴东大名路国际码头,迎接大会代表。 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门塞尔十多岁时,随父母从欧洲逃亡至上海虹口避难,就居住于现舟山路59号,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二战结束后,他返回美国,曾在卡特政府出任财政部长。布鲁门塞尔还曾数次携带家属访问旧居,他将虹口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旧址),是上海现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始建于1907年,1927年迁至现址。二战期间,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居住在虹口,摩西会堂成为当时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于2020年重装亮相,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品近1000件,展览内容由“逃亡上海”“避难生活”“患难真情”“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共享未来”共六个部分组成。 纪念馆通过场景再现和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结合大量珍贵的史料文物原件,为观众带来一场历史、科技和艺术相交融的视觉盛宴。 创办于1939年的白马咖啡馆,位于长阳路180号,创始人是鲁道夫·莫斯伯格夫妇。白马咖啡馆兼具了餐厅、酒吧和夜间俱乐部的功能,因为服务周到,很快就成为当时犹太难民们日常聚集场所之一。 2015年,白马咖啡馆按照原白马咖啡馆店主后裔罗恩·克令格尔提供的照片复建,在长阳路67号原貌重建。咖啡馆内部分构件也是2009年被拆除时保存下来的,还原当年犹太难民社交生活的场景。 现在白马咖啡馆作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期项目对外开放,记录着当时犹太人在上海的那段温情记忆。 这个假期 到“海上方舟”线路走走 感受昔日“小维也纳”的岁月痕迹 每一次回望都提醒你我 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