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提出了“四个不”注意事项:
不要设置人行消毒通道对人体消毒;不要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使用机器人等自动喷洒化学消毒剂消毒;也不要使用无人机对室外环境进行消毒;更不要往下水道投放消毒片。
过度消毒起不到任何消毒作用。相反,它还会破坏环境,并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时,朱仁义还围绕着人、物、环境三方面,对人员聚集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以降低新冠传播的风险:
人的方面
人的方面,最主要的是做好手卫生。
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在开启前,应对洗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水龙头等设施的完好,开启后还应定期检查,保证洗手液和擦手纸充足。还应在服务台、付费处、电梯旁、餐厅、会议室门口等处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提醒顾客和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手卫生。
物品方面
物品消毒是为了降低新冠病毒传入风险。
物品消毒涉及两方面:
对快递包裹的消毒
关于快递包裹的消毒,应按照上海市的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设置货架,安排专人,对于接收的快递包裹外包装进行全覆盖的消毒,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后(一般半小时)再分发。
对进入物资的消毒
对于进入物资的消毒,可根据来源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开展风险评估。
环境方面
环境方面,主要通过日常的清洁消毒来降低新冠环境传播的风险。
1、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重新开启前
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重新开启前,应检查和维护卫生间、沐浴间等重点部位的通风设施,保持通风设施良好。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根据规范要求在回风口等处安装有效的消毒装置,并对相关的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2、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开启后
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开启后,日常应加强开窗通风;安排专人对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卫生间水龙头、便器等,根据人员接触的频次,每天消毒2~4次;公用餐饮具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并注意垃圾的及时收集与垃圾桶的消毒。
当然,除了关注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外,正确的居家消毒方法也不可忽略:
不要因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消毒剂选择的浓度不要过高或过低;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不宜混合使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避开口鼻;室内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不可用免洗手消毒液替代流动水洗手;物品消毒后,需要进行二次清洗;合理存放和使用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