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兴业坊、东照里等里弄小区是上海近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四川北路街道山三居民区这里的一条条弄堂都有着一个独特的名称“书香弄堂”。这里不仅居住过瞿秋白、曾联松等革命先烈或历史名人,而且这里的许多党员、居民都在书法、绘画等方面颇有特长,弄堂里充满着浓郁的书香氛围。面对上海本轮本土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老弄堂也经历了一场场严峻的考验。
“关键时刻,他们站出来,勇挑重担”
山三居民区共有居民住户920多户,实有人口1849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91位,来沪人员达到了小区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里的弄堂房屋虽然有特色,但是由于厨卫共用、公共过道等各种现实情况,在疫情暴发后,居民区的防控形势变得越发严峻。据统计,有近80名居民先后被确定为阳性感染者,这让山三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居民区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每条弄堂都有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居民主动请缨,要求担任防疫志愿者,原山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街道书记工作室资深书记杨小瑛和韩惠英、杜勇全等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小组长、楼组长们更是坚定坚守在防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大家的书香弄堂。
正是这样一支“书香弄堂”防疫志愿者队伍,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燕在组织、协调开展核酸筛查、物资保障、环境卫生、小区管理、药物配送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底气”。这支志愿者队伍共有100多人,不仅仅有党员、楼组长等,还有居住在小区内的五金店老板、外卖快递小哥等等,其中骨干力量60多人。志愿者中有80多岁的老党员,以自己对社区的熟悉度来帮助居民区“两委”班子和志愿者们出主意、想办法,还有17岁的青少年自愿参与防疫工作,年富力强做好物资的搬运和配送。这支志愿者队伍,在居民区党总支和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动员,互帮互助、全心投入,成为了疫情期间弄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伙子们好样的,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心”
在疫情暴发前,山三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就致力于始终打造好这一条条山阴路上的“书香弄堂”,不仅通过读书、书法、绘画、板报等文化活动使小区凝心聚力,而且长期以来一代代“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和传承发展,也让这个居民区有着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志愿者马伟聪是一名居住在山三居民区的来沪人员,他的工作是饭店的配菜员,因为疫情的关系就一直在家休息。当看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侵扰着小区的安全时,他义无反顾地冲了出来,当起了防疫志愿者。每天起早摸黑,马伟聪不仅承担起了搬运物资的体力活,还担负起了核酸筛查时的扫码员和秩序引导员。在小区缺少环境消杀力量的时候,他每天都要背上重重的消杀设备,忙碌在小区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防控疫情、保障民生、清洁家园。
山阴路145弄里的在职党员芮琦雯自从疫情防控以来,就主动当起了弄堂的“守门员”。她认真、严谨,轮到自己上岗的时间,她始终一丝不苟的守好弄堂的门、管好弄堂的人、忙好弄堂的事。“担任防疫志愿者,守住门岗,是阻击疫情,保护弄堂居民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不能小视”。芮琦雯在值守期间一直严格加强管理,在封控期间配合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耐心而又诚恳的她,得到了许多居民的支持和赞誉。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守住弄堂,阻击疫情。
就是这样一个个身影,汇聚起了山三居民区强大的工作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当看到他们忙碌的样子,带给居民的是安心,更是感动。
“要把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在暴发疫情后,社区党员、在职党员都纷纷到居民区党总支报到,希望党组织给他们分配工作。作为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现在四川北路街道书记工作室的资深书记,杨小瑛是很早就来到居民区报到的。在这片自己辛勤工作过的土地上,杨小瑛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感,她不希望看到因为疫情而让大家辛苦打造的书香弄堂被“摧残”。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协同网格管理、宣传防疫政策、化解小区矛盾、引导开展筛查,杨小瑛好像自己还没有退居二线,和以前一样冲锋在疫情防控的前沿。
山三居民区第一党支部书记韩惠英带领着党员们和志愿者最先在山阴路165弄兴业坊小区实行党建引领自治管理。韩惠英把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下沉干部、志愿者、物业门岗等力量统筹组织起来,按照包块包干、定人定岗、网格管理、楼组联防的基本原则,实行全弄堂的自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大包围、小分割”中牢牢守护小区安全。
第三党支部书记杜勇全和他的父亲都是社区的党员,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管小区、清垃圾、搬物资等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父亲也始终关心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时刻叮嘱杜勇全要积极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要把精神火炬燃的光明灿烂,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在辛勤奋斗撑起“小家”的同时,更以责任担当守护“大家”。这对父子上演了一出疫情防控版的“上阵父子兵”。
而山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燕和居委会主任姜寅带领着居委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要忙好面上所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抓紧时间,开展着“捞净”的工作。一旦小区出现阳性感染者,他们会立即行动起来,与居民沟通并积极安排转运,同时配合街道和有关单位做好密接人员的认定和转运隔离。这项工作不仅风险大,而且难度系数不低,面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居民、家庭情况较为复杂的居民,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排除困难,做到应转尽转,既承受着其他居民的压力,也要积极面对被转运人员和隔离人员存在的现实问题,他们靠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耐心、细心做好群众工作,因为“捞净”,防控就成功了一半。
山三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有力动员、有效组织,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打赢了一场场恶战和硬仗。自5月上旬以来,山三居民区未出现过阳性感染者。往日的书香弄堂又显露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