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9日开始到6月初,营商办的小伙伴们都住在了单位。我们每天开会、讨论方案,付诸实践,再复盘总结……这段一起奋战过集体生活的日子,带给我们踏实的感觉。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把事情做好。
我们把北外滩的商务楼宇园区、宾旅馆、建筑工地、旧改基地划分为九个区块,每个区块有块长、医生、部门志愿者、大巴司机,块长由营商办同志担任,负责总协调,如确定采样点位及顺序、及时报告采样情况并处理各种应急情况等。此外,我们还安排了两位同志专门负责后勤保障,为大家订餐并为各组运送物资。姚琪则负责实时统计各组任务完成情况,为后续工作优化提供参考数据。
平日做统计工作的莉萍,这次负责后勤保障。她每天晚上会仔细核对、确认第二天三餐的安排。当了解到4月1日早上的包子赶不上我们出发的时间时,立刻就汇报了情况,于是早餐方案改成了牛奶面包,并提前备好。4月1日凌晨5点集合的时候,所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都拿到了早餐。这次是全域核酸检测,尽管大家在尽力确保各环节要顺畅,但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只要大家都在各自负责的领域跨前一步、提前一点,都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
九个区块的节奏和情况不尽相同,所以有快有慢。先完成任务的同志,会去支援还在进行中的区块。比如俊杰所在的第二区块,在4月4日到俄领馆检测的时候,PDA扫描人数和采样人数差了一个,就花了些时间进行核对。附近的第一区块的珏峰闻讯后就把俊杰剩下的任务一起完成了。大家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在测核酸,当有一天六位工作人员被通知前一天10混1核酸检测管异常时,大家都很紧张。因为第二天还有一轮检测任务,这六位都是一线工作人员,其中晓啸还是块长。为了不影响工作,晓啸只能请投促办志愿者临时担任块长,负责统筹协调。郝立国主任一口就答应下来。尽管后来复核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和投促办的小伙伴们,彼此的信任感倍增。4月7日一早,俊杰被通知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我们也要隔离。可是当天还有抗原阳性上门检测和抗原检测包发放任务。这个时候投促办的小伙伴们又毫不犹豫地驰援我们。营商办的同志负责梳理点位、电话联系、清点物资、联系车辆,投促办的同志负责风驰电掣地把物资发放到位。大家的配合愈加默契高效。营商办同志在微信群里纷纷表示感谢,郝主任说北外滩的我们是一家亲。这种互信与默契,确实如家人般让人觉得暖心。
疫情时期的工作,一定是辛苦的。早起晚睡是必然的。珏峰说第一轮全面核酸筛查前一天,他睡觉都在想工作流程上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流程,让从未谋面的医生、志愿者们配合得更加好。忙完一天,小伙子们倒头就睡,俊杰鞋子都没脱就在折叠床上睡着了。而方沂,一直是工作在线的样子,他常常是一两点还在楼宇园区微信群里高频次地答疑解惑,四五点又要起来忙碌新的一天的工作。为什么他会这么忙?因为他总是“先楼宇之忧而忧”。当看到4月5日无法解封的趋势,他马上在考虑如何让北外滩的商务楼宇以及园区自给自足运转起来,既要确保安全,又要解决企业用餐需求。之前我们就在考虑在北外滩建立商业物业联盟,疫情期间的保供群里就有多家物业公司负责人。群里的各家企业,有的供应蔬菜肉类,有的负责烹饪加工,如此就解决了一些企业用餐的问题。
除了在第一线做好核酸检测、抗原发放工作,梳理阳性人员和转运人员名单,在此基础上更新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点位清单,并根据三区划分情况制定第二天的核酸采样计划,也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刚开始时,这些工作大多都是由方沂来完成。看到我们人手少、任务重,在组织部和街道主要领导的关心下,组织部的祁麟在4月中旬加入了我们。祁麟来的第一天,就负责帮助我们更新梳理当时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点以及我们的工作建议,工作到凌晨。那个时候,阳性人数多,封控区点位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工地和拆房基地,宾旅馆也有蔓延的趋势。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控制住疫情,如何做才有效。小伙伴们在结束一天的核酸检测后,尽管很累,还是会一起讨论。祁麟把大家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汇总。之后,很多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转运速度加快,各条线部门在阳性人员转运、物资保障、信息共享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撑。
记得4月14日下午,我正准备下楼去做核酸的时候,接到蒋书记电话,说北外滩集团程总会过来和我们一起商量围墙外的转运工作。我走到驿站门口,电话还没挂,就看到程总、沈总已经来了。这就是北外滩的速度。4月底,为了做好复工复产准备,我们又开始着手北外滩区域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布设工作。自治办的慧芳、歆儿已经超负荷工作,程总、张书记就安排了灏亮、志良支援我们。北外滩的几十个点位,灏亮和志良不知道跑了多少遍。
本来以为一切都磨合好了,工作总算理顺了。但是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少同志出现了发烧、乏力、咳嗽症状。一两天内,我们的团队中,吕老师、高老师、莉俊、慧婷、冬霞核酸检测阳性,被隔离了。之后,方沂、祁麟也抗原阳被隔离了。人手紧张,所有工作又要重新安排。投促办、文旅局、科委、建委、虹建分别临时承担了抗原发放工作,虹建还安排了志愿者配合开展核酸采样。珏峰接手了每天的采样计划,姚琪负责追阳、方舱返回满七天人员统计及三区划分,艳萍负责场所码汇总。投促办、服务办每天则为我们分担核酸采样任务,风雨无阻。珏峰看到孙煜太辛苦,排班的时候让他休息一天,孙煜还会不高兴。我忽然发现,我的这篇文字中,写孙煜的不多。他是真的敏于行,讷于言。还有小金金,手痛依然坚持工作,在高老师一再坚持下去医院拍了片才发现是桡骨骨折。回想这些,五味杂陈。
招商蛇口这次也安排了三位青年才俊全程支持我们。徐洲华、周夏、汤佳明三位同志,从前期对接任务、到拆房队踩点并指导三区两通道布设,再到与营商办同志一起共同战“疫”,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全情投入,还以自己的乐观幽默,为我们的团队注入了活力。徐州华作为组长,认真负责,顾全大局;周夏是我们这里第一位开三轮的同志,他开着三轮,带着医生和志愿者,穿梭在北外滩的大街小巷,成为北外滩最靓的仔;本来以为汤佳明话少,后来发现他是慢热型,其实是活泼幽默的,佳明在团队中始终保持着扳手腕第一名的辉煌成绩。
还想感谢中途离我们而去的城管中队的小伙伴们。他们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力量,后来因为转运阳性人员工作,不得不中途告别。就像雨霖铃在工作群里所说,城管队员们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地在一线转运,目的就是为了让疫情早日实现动态清零。其他部门的乐意文、曹晓宇、朱民、刘琴、陆鼎吉、朱丹阳、袁俊杰、马敬钢、骆斌、穆洋等同志则在最后连续几轮大筛的时候加入我们,帮助我们一起守护抗疫成果。
我们的团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时候,大家因为观点不同会有争论,直到形成共识。我们的核酸采样计划,几乎没有重样的,每次都因时因地制宜。在紧张、严肃之余,我们也有温馨的时刻。高老师、姚琪、冬霞、慧婷、艳苹忙里偷闲为大家准备馄饨、春卷、煎蛋、三明治,有人发烧了,冬霞还会专门熬些粥……大家就这么肩并肩地,直面问题,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想把我们深爱的北外滩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