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封控“满月”刚过,我所居住的久安公寓终于降为管控楼啦!自4月1日封控以来,公寓的所有成员便成为了同在一条“船”上的命运共同体,从“封控楼”到“管控楼”,这得来不易的一字之差,凝聚着小区里这群核心力量的共同努力——居委就好比是船长,想居民之所想、忧居民之所忧,担起责任、挑起大梁,全力保障小区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物业是“船”上的舵手,急人所急,护小区平安;而八面玲珑、冲锋陷阵的志愿者们则是水手,他们用赤子之心在逆行中共商共建共享属于久安的抗疫共同体,用30天的无私付出为久安公寓打造每一个会更好的明天。
日益强大的志愿者团队 我们的家我们来守护
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以来,眼看着居委、物业的工作压力已经超负荷,身为党员的我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和盛齐成为了第一批志愿者。随着工作量的增大,盛齐便提出组建志愿者团队,很快便有15人加入了团队,其中党员占了60%,大家经常连夜在微信群组织分配任务、商定服务时间段、合理规划核酸往返路线,一次次的讨论和实践,让志愿者们的工作也越来越井然有序,有的在核酸检测前说服年轻人和低楼层的居民走楼梯,错峰上下行避免交叉感染;有的协助居委发放抗原自测包,有的协助物业每日转送外卖、快递等,组长沈根明和钟琪还自发募捐防护物资......大家都在尽自己所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最熟悉的陌生人 用爱化作久安人身边的阳光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在疫情之前都鲜少与楼里的其他居民有所交集,这次封控中,我和我的先生化为了“大白夫妻”,在工作之余轮流上阵为居民们服务,而我所经历的一帧帧、一幕幕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的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志愿者团队中的谢道云、张毅、马达总是随叫随到,工作一丝不苟;张磊、张可在处理好大楼防疫事务后,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居家办公族李勇征和郁思宗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团队中年纪最长的志愿者是65岁的孔祥荣同志,年纪最轻的是21岁的汪琪,他们也不甘示弱,每次搬运物资时都累得气喘吁吁,却还是舍不得停下来换人…… 在三位队长的指挥下大家都铆足了劲儿,秉着“疫情不走,我们不散”的赤子热情坚守在各自的抗疫、防疫岗位上!
虽然足不出户,但居民之间却在纷纷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有人主动捐赠物资给老人、有人帮助平时不做饭的小伙子东拼西凑出一套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还有的邻居半夜为准二胎妈妈出主意怎样安全入院后迎来新的生命,并主动提出帮忙照顾他们家的大宝……久安公寓老人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室住着老人,几室需要定期配药,每家每户的信息不仅印在了我们志愿者的心里,也铭记于每一位热心的邻居的心里。
不得不提的,还有涌现出来的各位团长们,他们每次组团时还会确认楼里的老人是否还存在物资短缺,不会接龙、看群消息不及时的老人还采取一对一私聊的帮扶方式,让身边的老人在疫情中也能维持正常生活。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为我们都怀揣着“我将无我,不负居民”的久安情怀,我们对战“疫”的胜利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