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路街道,持续了20多天的封闭管理楼栋内建起了新的“朋友圈”,传递着米面粮油,蛋奶零食,也传递着邻里间的相互关怀和鼓励。
零食、牛奶、牛肉、盐、米、油……这里是嘉兴路街道瑞康居民区瑞嘉苑小区楼道内的以物换物“共享角”。居民们把家里有富余的物品零零总总地拿出来,在楼道内汇成了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丰富的“小卖部”,“小卖部”不收钱,只换东西。
王懿是楼内一名80后志愿者,受网上“12罐可乐换出一个小超市”故事启发,觉得这份温暖与这类故事应该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他和志愿者们在2楼的电梯间旁设立了“共享角”,放置了家中尚有富余的罐头和肉,以帮助楼里需要物资的人,并在楼组群里告诉了大家,并形成了“共享角”公约:各位邻居有食物暂时用不到的,或者多余的,都可以放到物资“共享角”,并不要求一定要以物换物,取自己需要的物品即可。
于是,这份温暖举动被楼里有爱的居民们效仿,大家纷纷拿出家里尚有富余的物资,有的是软糖,有的汽水,有的是调味品,还有品质较好的牛排和牛肉丸,价值高低不同、受欢迎程度不同,没关系,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大家在做核酸下楼时,顺手放一点,楼内“货架”上的物品不断更新了起来,“临时小卖部”运作起来啦!
看到共享角内的食品和楼组群内大家温暖的对话,居民俞阿姨感慨地说:“找到了小时候弄堂里的感觉,邻里间互助互爱,无私奉献,就像一家人。楼内互换互助可以减少团购,既减轻运输压力又降低感染风险,还增进了我们邻里关系!我在这里住了近二十年,平时最多就是在电梯里碰到点个头,笑一笑,不知道谁是谁,住几楼,连楼组长是谁也不知道,今天忍不住要说一声邻居们好棒!志愿者们辛苦了!”
这次疫情把居民们紧密相连,这个临时建起的“爱心角”,成了封控期间居民守望相助的窗口,“以物换物”慢慢形成了一个良好生态,居民们也深深体会到楼栋内的浓浓爱心。“等解封了,我们好好聚一聚。把大家最喜欢的都安排上!”邻里之间,在这个特殊时刻以这种方式携手互助,真正拉近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