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赪琳)
为解决“悬空老人”上下楼问题,上海大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今年1到7月,本市已有3090个门洞通过居民意见征询。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居民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各区积极探索加装电梯与楼道改造结合,批量化审批、“加梯贷”等创新工作模式使电梯加得快、加得稳。
加梯贷:解决一次性出资难
多元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也在跟进。本市多个区正在推行的“加梯贷”,解决居民一次性出资难的痛点。虹口区纪念小区在全市率先办理成功,以某楼栋4楼居民为例,加梯要出2.3万元,首付4600元,剩下的1.84万元分6年还款,每月仅需两百多元。
虹口区房管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钱炜告诉记者,虹口区还在探索企业“加梯贷”,用于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共有账户安全管理;家园“一卡通”,将乘坐电梯计次、小区电子门禁、物业费支付等功能集成在一张银行卡内等创新模式。目前,全区已有50多台电梯使用了相关金融产品。
物业承接日常维保: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
钱炜介绍,下一步将推动物业承担起加装电梯日常管理的职责,包括电梯警报装置落实24小时的响应和报警,督促维保单位进行维护保养,对电梯厅、照明设施、地砖等区域,进行日常保洁。
逸仙小区物业经理张鉴说,小区10号楼电梯运行后,物业就主动接收了三方通话,有任何突发故障,值班人员都能第一时间知晓。“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电梯轿厢需要每天消毒,这些看似细小的事都具有专业度,许多居民都希望委托物业来做。”
多方合力把“民心工程”好事做好
今年1到7月,本市已有3090个门洞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完工并运行490台,目前正在施工1057台。
市房管局局长王桢表示,居民自治共治、政策日趋完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多方形成合力让上海的加梯工作跑出“加速度”。“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居民能够提取公积金来支付,现在金融机构也做了很大的创新。我们充分尊重广大居民的意愿,也积极地支持基层一些工作的创新。使上海的加梯工作更快更好、质量更高、确保安全。”
王桢说,在电梯加得快的同时,今后的运行维护也要能体现长效管理。“电梯是这个门洞的居民所有,既要使用也要运行维护好,它一定会产生运行维护的费用。有些居民采取自己出资的方式,建立一个共管账户。也有很多居民想,是不是能够引入保险?我们也和相关的保险企业对接,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