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晓青 龚雯 郑钧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白玉兰广场20楼的党群服务站,最近有了一个新名字——“最美疫苗接种点”。这里既是配备完整的一处疫苗接种点,同时也成为沪上全新的黄浦江风景“打卡地”。
“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近日亮出“接种疫苗”的主题灯光。(虹口区供图)
近来这里增设了“苗苗”夜场。一些白领下班来到此地,先打疫苗,再到留观区休息,这里的椅子朝向窗外,可以欣赏黄浦江对岸的璀璨夜景。
“白天太忙顾不上,晚上能打疫苗对上班族真是太友好了。”外资企业员工王炎说,“又能打疫苗,又能‘打卡’,一会儿就发到微信朋友圈,招呼更多小伙伴来一起‘苗苗苗’。”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王雅敏和全科医生吴强强白天在附近来福士广场的临时接种点工作,晚上则来白玉兰广场20楼支援夜场工作,为通过预检符合条件的市民接种疫苗,现场还有健康科普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王敏和急诊室护士沈燕君也于近日前来该接种点提供医疗应急服务保障,每天等到所有留观人员离开他们才下班,忙里偷闲拍了一张“为了我们健康的未来 我‘苗’了!”的照片留念。
记者看到,工作台上摆着几份接种新冠疫苗免责承诺书的英文版。据北外滩街道白玉兰党群服务站站长赵甜甜介绍,楼内有不少外籍人士,很羡慕中国同事可以如此方便地打疫苗,一直来咨询何时对他们开放。如今这个接种点也可以为外籍人士打疫苗了,“最美疫苗接种点”的人气也更旺了。
夜上海的美不只有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更有社区里弄充满温情的万家灯火。
在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赤一小区,有个“会变身”的场所。这里白天是街道房屋管理办事处,傍晚是临时疫苗接种点,无缝衔接、两不耽误。接种点留观区放映着红色电影,令一些居民忘记了回家时间,他们喝着水、聊着天,如夏日纳凉般其乐融融。
在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赤一小区,有个“会变身”的场所。这里白天是街道房屋管理办事处,傍晚是临时疫苗接种点,无缝衔接、两不耽误。前来接种的市民络绎不绝。(新华社记者 龚雯 摄)
快递小哥曹明明白天听说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赤一小区晚上能打疫苗,把手上货物送完就赶紧过来接种。(新华社记者 龚雯 摄)
快递小哥曹明明也被这样的场景吸引。“我白天听说这里晚上能打疫苗,刚把手上货物送完就赶紧过来了。”他说,之前没来得及接种是因为早出晚归,时间总凑不上,如今有了“苗苗夜场”就不怕没地方打针。
晚上8时许,细雨绵绵,前来接种的市民络绎不绝,有刚下班的导游、软件工程师,还有白天接送孩子晚上忙完家务出来遛弯的退休老人。
“这个接种点6月1日搭建、2日启用,类似这样的临时接种点在曲阳路街道有33个。”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顾江涛说,社区视情况随时调整疫苗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务楼的计划。
顾江涛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临时接种点排班表,不同日期、不同颜色,每天不同时间段对应着不同接种点,让人一目了然的同时,惊叹上海精细化的管理,真是精细到了每根“毛细血管”。
夜深了,留观区的人渐渐少了,但接种点依然灯火通明,把忙碌的身影照耀得分外醒目。“夜场原本到晚上10点,但为了让每个市民想打就打、随到随打,特别是一些加班很晚的人,我们宁可多等一会,尽可能为大家做好服务。”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任敏之说。
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疫苗接种夜间专场”的灯柱,便于指引晚上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新华社记者 龚雯 摄)
任敏之确认没人来后,才把“疫苗接种夜间专场”的灯柱搬进了屋,开始和同事们一起清点接种人数、使用疫苗总量和剩余疫苗数,确保准确无误,做成表格便于统计查询。
“忙到夜里是常态,可大家都没怨言,就是为了确保每一天都能顺利接种,一起打赢这场战‘疫’。”任敏之说完,又去忙碌了。
据了解,从5月28日以来,截至6月5日晚间,虹口区共开设170场疫苗接种夜场,接种人数达到2.1万人。接下来,虹口区相关部门将继续做好疫苗接种服务,更好、更近、更便利地满足居民需求,尽快构建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