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注册登记企业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住所事项一直难以突破。一些申请者为几份住所登记材料“跑断腿”,仅在集齐符合要求的住所登记材料这一个环节上就折腾了数个月。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4.0版就提出,要在全市推广实施企业住所的自主申报,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登记“即报即办”。
5月28日,上海首批经营者尝到企业住所登记材料简化的甜头。在虹口区北外滩企业服务中心,喜茶上海政府事务部的许斌只交了一份租赁合同,坐着吹了几十分钟的空调,便领到了东大名路新店的营业执照。
竣工备案证明、房屋产权证明、场地分割平面图及情况说明……以往,要提交的企业住所登记材料从几份到十几份不等,一旦与市场监管部门留档的信息有出入,申请人就白跑一趟。
怎么会有出入?问题一般出在房东这里。
以场地分割平面图为例,一个商业综合体近期刚完成大改造,原有的场地分割平面图也随之大改,但还没来得及去监管部门更新档案,而新入驻的商户又急着办证照开业,于是,窗口很容易发生这一幕:申请人带着的新图纸和监管部门留档的老图纸不一致。
还有一种情况,多发于“二房东”,产权所有人已到监管部门更新过档案,但“二房东”这里资料未及时更新,把老图纸给了申请人,结果在窗口惊讶地撞见了新图纸,只好再回来向“二房东”讨说法。
就算上述问题都没有发生,但问房东要相关资料,这个过程的耗时也很难明确。
有经验、服务好的房东,很快就能把资料给申请人;也有“磨蹭”的房东,有资料在总部、经办人出差、要资料和盖章得逐层上报审批等各种状况,“运气”不好的申请人,等上两三周甚至小半年的不在少数。
有些申请人没有及时拿到证照,开业受影响,为留住空关着的“旺铺”,只得先付房租,甚至要按约赔付商场的“形象受损”费用。
在日常调研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了这个“痛点”,为企业减轻住所登记材料负担,“企业住所登记自主申报”应运而生。
在最先试点该举措的虹口区,重点商务楼宇的产权人或出租方如事先已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供房屋出租部位的产权证明、登记信息、同意使用文件等证明材料,承租方在线下办理住所登记时,仅需提交房屋租赁协议,即可办理住所登记。
在虹口区北外滩企业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在智能终端上指导企业负责人了解新政策
“试点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了突破。”虹口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副科长叶文超表示,根据《上海市企业住所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办理住所登记时租赁他人房屋的,应当提交房屋产权证和租赁协议,而试点通过企业住所登记自主申报,让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需提交房屋租赁协议即可办理住所登记。
为此,虹口区向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争取在全市率先试点企业住所登记自主申报,发布了相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解决了免于提交房屋产权证等政策支撑问题。
在北外滩的18幢重点商务楼宇,已有14家新开办企业享受了政策红利,住所登记材料从原来最多7份减少为1份,相关事项均当天当场办结。在全国各地跑业务的许斌坦言,目前上海是开办企业住所登记材料简化力度最大的城市。
对物业和房东而言,企业住所登记材料简化在提升企业注册登记“舒适度”的同时,还能强化他们对企业住所的管理,增加园区、楼宇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吸引力。
上海金港北外滩置业有限公司办公楼部副总经理蔡韫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白玉兰广场年均相关业务的办理量约有十几个,企业住所登记材料简化后,广场只需将相关资料报备给市场监管部门即可,即使以后情况发生变化,及时告知监管部门并更新资料即可,省下了大量逐一应对新店申请人的精力,可以集中力量提升营商服务环境。
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虹口区的试点成熟后,将向该区47个重点园区、91幢重点商务楼宇乃至全市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