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党工委坚持按照“铸魂、活学、做实”总要求,聚焦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学习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党员中走深走实、开花结果,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协调推进,确保学习入脑入心
坚持分层分类推进,抓牢阵地载体,挖掘用好资源,创新学习形式,确保党员群众学得进、有思考、受教育。
学在经常融入日常。坚持领学促学,把“四史”作为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班子成员到居民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讲党课,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发挥示范作用,主动学、带头学。在居民区层面,214名支部书记讲党课,支部委员诵经典,全体党员围绕学用“四史”、服务群众开展讨论交流;“虹阳微家”领衔人通过“丁妈妈帮帮队”“东渡自家人”等平台领学督学,分别带领责任区内党员开展学习;通过“虹阳人家”平台,排摸出200余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党小组长逐一送学上门。依托“虹阳家苑”平台,各居民区党总支与“两新”党组织、区域化单位党组织共学“四史”,加强联建共建。
统筹资源夯实阵地。打造实景党课地图。将辖区历史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及其中蕴含的19个红色经典故事串点成线,打磨形成“山阴路-祥德路”及欧阳路等2条红色路线,融入情景体验、互动分享、定向打卡等形式,形成“四史”党课地图。线下制作1000份党课地图册,线上上传党课地图课程音频,供党员干部阅读和扫码收听,点击量已达2000余次。打造家门口“四史”学堂。每月在市民驿站推出2堂“红色课堂”,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四史”宣讲、情景课堂和典型宣传,已有1339余人次参与学习。强化主题宣讲和专题培训,邀请市、区、基层等三级市民宣讲团成员和专家学者开展《中国应坚定“四个自信”》等“四史”主题巡讲。
多措并举讲好故事。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分类开展多种形式教学。上好线上微党课,通过微信平台直播10余堂微党课,并进行线上讨论、线上交流,引导党员随身学、利用碎片时间学,目前已有3000多人次收听收看。精心创作“微话剧”以及《陈默策反刺杀傅筱庵》微党课,打造“舞台上的文艺课堂”,加强“四史”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目前已演出2场,200余人次观看。举办红色故事会,邀请离休老干部结合亲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增强爱国情怀。开展“原文诵读汇”,吸引200多名党员开展经典诵读。推出“欧阳之声—歌声中的四史”主题音乐党课,寓史于音、寓教于乐,讲好红色故事。
加强社区治理,精准出招解难题
制定《家园党建高标准导则》,明确5大项41条具体要求,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三驾马车”同心同向同力,吸引更多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针对辖区小小区多,物业管理缺失或规模偏小、能力偏弱等问题,结合小小区有无围墙、有无保安保洁、有无合并条件等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探索“小小区合并2.0版”,通过“N合一”“大带小”、物业专项管理和居民自治等模式,推动19个小小区并成9个新小区,另有20个小小区的合并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同时,开展绿化改造和“僵尸车”治理,做好小区花园改造,利用“边角料”区域,平衡处置好步道设置、移绿种绿和车位腾挪问题;借助“虹阳家苑”联席会议平台,摸清“僵尸车”基本情况,查车主、查来源、查“僵化”时间和原因,依据“有主有人”“有主无人”“无主车”等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开展处置,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品质。
回应百姓需求,写好民生“大文章”
党工委着力指导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学史明责、学史砺行,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服务、纾困解难,办实事、求实效。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重点关注老、弱、残等特殊人群,确保帮扶好、管到位、优服务,已先后为300余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为1900余人次社区养老居民提供居家服务,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为174人次社区困难残疾人提供家政、护理、代办等服务,为16人次发放救助金。北郊居民区党组织为改善小区低保独居老人的房屋居住情况,召开“虹阳家苑”联席会议,与居委、物业公司、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建设单位等协商共济,听取确有安全隐患且无力承担改造费用的居民意见,确定改造方案,提供免费修缮翻新服务,得到相关居民的高度认可。